1、刻意放慢走路节奏,越慢越能沉住气
村东头的周老栓,年轻时走路总风风火火,像被啥追着似的,不仅经常撞着人,还总因为急躁办错事儿 —— 有回急着去镇上卖菜,没看清路摔了一跤,菜撒了一地,还崴了脚。后来老支书跟他说:“你试着把步子放慢点,走路稳了,心才能稳。”
周老栓听了,每天出门都刻意放慢脚步,一开始觉得别扭,慢慢就习惯了。没想到过了半年,不仅走路姿势挺拔了,办事也沉稳了不少。有回村里的灌溉渠裂了缝,大家都慌着要堵,周老栓却慢慢蹲下来看裂缝的大小,还去邻村借了专门的修补工具,最后把渠修得严严实实,没让水浪费一点。他跟人说:“走路慢下来,脑子反而清楚了。你看那些遇事不慌的人,走路大多稳当当的 —— 脚步能控制住,心才能控制住,遇到大事才不会乱。”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走路也急,听了周老栓的话放慢脚步,后来在镇上卖水果,遇到顾客挑三拣四也不急躁,生意反而越来越好。
2、厉害的人都练着控脾气,脾气小了思路才清
村里的张叔,以前是出了名的 “炮仗脾气”,一点小事就发火 —— 有回邻居不小心踩坏了他的菜,他当场就拍了桌子,吵得全村都知道,最后不仅没讨到说法,还落了个 “小心眼” 的名声。后来周老栓跟他说:“你试着把脾气压一压,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事儿搞砸。”
张叔听了,开始刻意练控脾气。有回有人故意把他的农具藏起来,他没发火,反而笑着说:“你要是用着顺手就说一声,用完了记得还我就行。” 那人听了,反倒不好意思,当天就把农具还了回来。张叔后来跟人说:“以前总觉得发火能赢,后来才知道,脾气下去了,脑子才能转起来。你看那些冲动时做的决定,哪一个不后悔?比如我以前跟邻居吵架,要是当时能忍忍,也不会闹得那么僵。控住脾气,才能抓着问题解决,不会被情绪牵着走。” 村里的合作社有回遇到供货纠纷,张叔没急着指责对方,而是慢慢沟通,最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跟供货商成了长期伙伴。
3、别轻易发表看法,藏着想法才更有分量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跟人聊东聊西,不管懂不懂都要插句话 —— 有回村里讨论种新作物,她没种过却瞎建议,说 “肯定能高产”,结果有人真信了她的话,种了之后减产不少,大家都埋怨她 “不懂装懂”。后来周老栓跟她说:“没权没实力的时候,别轻易表态。你说得越多,别人越容易看透你,反而不把你的话当回事;你少说点,别人猜不透你的想法,等你真有想法的时候,说话才管用。”
小芳听了,慢慢改了爱说话的毛病,遇到不懂的事就安静听别人说,遇到懂的事也先琢磨清楚再开口。有回村里选刺绣传承人,大家都争着说自己行,小芳却没说话,只默默拿出自己绣的《百鸟朝凤》,大家一看都服了,最后一致选了她。小芳说:“以前总觉得‘多说才能让人重视’,后来才知道,不轻易表态,说话才有分量。你看那些厉害的人,平时不咋说话,一开口就说到点子上,就是因为他们不随便发表看法,把想法藏在心里,该说的时候才说。”
4、越着急的事越别慌,心稳了才能把事做好
村里的李大叔,去年种的西瓜熟了,突然遇到暴雨,大家都慌着要把西瓜摘下来,李大叔却没慌,先找塑料布把西瓜棚盖严实,又在棚周围挖了排水沟,最后西瓜没被淹,还卖了好价钱。有人问他 “当时咋不慌”,李大叔说:“周老栓跟我说过,越着急的事越不能乱,心一乱,手脚就乱,只会把事搞砸。当时我先逼着自己慢下来,想想咋能保住西瓜,才想到盖塑料布和挖排水沟。”
有回村里的小卖部丢了钱,老板急得直哭,李大叔劝他:“你先别慌,想想昨天谁来过,钱放在哪了。” 老板慢慢冷静下来,回忆起昨天只有邻村的小王来过,还在钱箱附近待过,最后找小王一问,果然是小王拿了,还回了钱。老板说:“要是当时我慌着报警,说不定就把关系闹僵了。越着急越要慢下来,心稳了才能找到解决办法,不然只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周老栓也说:“就像救火,你要是慌着乱泼 water,可能把火引到别的地方;你先看看火在哪,再找灭火器,才能把火灭了。”
5、多读书别局限领域,书里藏着牛人智慧
村里的陈老先生,退休后天天待在屋里看书,不仅看种地的书,还看历史、文学的书,有人问他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看这么多书干啥”,陈老先生说:“书是好东西,上下五千年的牛人智慧都在里面。你看种地的书,能学会咋种好庄稼;你看历史的书,能知道以前的人咋办事;你看文学的书,能明白咋跟人相处。多读书,才能让自己的脑子不空,心里有底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