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婴儿时,项燕忍不住炫耀:"这孩子天生神力,将来必是......"
"本太子在意的可不是这个。
"嬴天衡突然凝神,眼中泛起淡淡金芒。
当他看清项羽瞳孔的瞬间,竟被震得连退两步。
"好个重瞳!"他抚掌大笑,"果然不出所料!"
项燕慌忙上前:"殿下可还安好?"
嬴天衡把项羽递回项燕怀中,朗声笑道:"这孩子无碍,项将军,你可是得了个不得了的孙儿!"
"可惜生在此界明珠蒙尘,偏又遇上本太子,倒也是他的造化。
"
此方天地根本蕴养不出重瞳神威,偏生项羽遇上了嬴天衡。
所谓天生神力在重瞳面前,不过萤火之于皓月。
"殿下之意,莫非羽儿这双眼睛..."
"他的重瞳可不止这点玄机,日后自见分晓。
"嬴天衡指尖轻叩案几,"项将军,待处置完事务便启程回咸阳。
待他略长几岁,本太子要亲自雕琢这块璞玉。
"
"如此神异的重瞳,岂能暴殄天物。
"
嬴天衡已决意悉心栽培项羽,他手中自有通天手段,必能助这双重瞳觉醒真威。
"臣代项氏满门叩谢天恩!"项燕喜得满面红光,嬴天衡亲自教导,虽无师徒之名却早有师徒之实。
项氏一族腾达之日,指日可待。
见过项羽后,嬴天衡又盘桓两日方启程归秦。
寒来暑往,春秋又易。
这一年光景,大秦铁骑已将六国疆域尽数纳入版图,真正成就了四海归一。
咸阳宫中——
巍峨大殿内,文武百官着新制朝服济济一堂,面上俱是掩不住的喜色。
秦王嬴政端坐王位,玄衣纁裳衬得威仪万千,如炬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自襄公受封西陲至今,我大秦已历五百余载。
"声音如黄钟大吕在殿中回荡,"这片基业,是无数老秦人以血肉从荒芜中垦出来的。
"
"三百年前穆公得百里奚辅佐,横扫西戎拓土千里;百五十年前孝公借商鞅变法,使我秦土日强;更有惠文王东出函谷,昭襄王远交近攻,庄襄王承前启后......"
"二十七代国君前赴后继,方有今日玄旗所指八荒臣服!"
嬴政突然振袖而起,冕旒玉珠碰撞出清越之音:"自即日起,这万里山河只存一个国号——"
"大秦!"
群臣山呼如雷:"大秦万年!王上万年!"
嬴政轻轻颔首,继续道:"治理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力可为,需仰仗诸位贤臣良将相助。
昔日穆公得百里奚教化百姓,孝公得商鞅变法强秦,惠王倚重张仪破合纵之策,昭王仰仗白起开疆拓土。
正因这些贤才辅佐,秦国方能日益强盛。
"
"今日寡人亦得诸位肱股之臣鼎力相助,方能实现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夙愿!"
群臣闻言纷纷谦逊道:"此乃王上洪福,臣等愧不敢当!"
嬴政正色道:"众卿不必过谦,诸位的功劳寡人心中有数。
如今六国归秦,自当论功行赏!"
说罢,他目光一凛:"王翦将军何在?"
白起身后立即闪出一员大将,躬身应道:"臣在!"
嬴政凝视着这位老将:"将军乃大秦基石,平定六国立下不世之功,不可不厚赏!"
王翦恭敬答道:"臣不过尽分内之事,实不敢居功。
若论功绩,太子殿下与武安君更为卓着。
"
"太子为储君,将来江山都是他的,无需封赏。
至于武安君..."嬴政顿了顿,"自有太子另行封赏。
"
殿下的嬴天衡暗自腹诽,不仅克扣他的封赏,还将白起的赏赐推到他头上。
但他终究没有出言。
白起同样沉默。
虽然不担心功高震主,但当年阴影犹在。
况且他已是武安君,封无可封,倒不如从嬴天衡那里讨些好处实在。
"即日起,晋封王翦为武成侯,望爱卿继续为大秦开疆拓土!"
王翦郑重叩拜:"臣叩谢王恩!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次他不再推辞。
若非嬴天衡预言未来战事连绵,他本欲急流勇退。
但既有武安君在前,又有征伐诸天的宏图,何惧功高?退隐?简直笑话!
待王翦退下,嬴政目光转向王贲:"晋王贲为彻侯,封武通侯!"
王贲喜形于色,高声拜谢:"末将谢主隆恩!"
随后蒙骜、蒙恬等将领也相继获封侯爵。
嬴政对王氏与蒙氏一视同仁。
"李斯。
"嬴政再次开口。
文官队列中立刻有人应声而出:"臣在!"
朝堂之上,秦王政肃然宣诏:"廷尉李斯执掌秦律多年,克勤克慎,功不可没。
即日起擢升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辅佐寡人治理天下。
"
李斯耳闻此言,胸中波澜骤起。
多年夙愿终得偿——自入仕以来,他所求者,正是这权倾朝野之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