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雨林棕榈·深海脉音
当加里曼丹岛的晨雾还未散尽时,林羽的靴底已沾满了棕榈园边缘的红土。眼前本该是连片的热带雨林,此刻却被整齐划分的棕榈树切割成碎片——几台轰鸣的挖掘机停在雨林与棕榈园的交界处,履带碾压过的地面上,还残留着灵脉藤蔓断裂的痕迹,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上,灵气纯度数值停在46%,比周边原始雨林低了整整20个百分点。
“这片‘红林秘境’是加里曼丹岛灵脉最集中的区域,”当地灵脉保护组织的负责人拉赫曼指着远处的棕榈园,“为了种棕榈树,开发商砍了近千亩雨林,连百年的灵脉古树都没放过。现在雨林的灵脉通道被切断,周边的棕榈树也长得越来越差,很多农户的收成还不如以前种橡胶树的时候。”
苏瑶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上一段枯萎的灵脉藤蔓——藤蔓的断面呈暗褐色,只有靠近根部的位置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绿光。“灵脉藤蔓是雨林的‘能量传送带’,现在它们断了,灵脉能量无法流通,不仅雨林恢复不了,连棕榈园也吸收不到足够的自然能量,”她拿出标本盒,将藤蔓小心收好,“我们需要先补种灵脉植物,重新连接断裂的灵脉通道,再帮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找到保护与收益的平衡。”
乐乐紧紧攥着从南极带回来的小企鹅摆件,看着眼前的景象,小声说:“为什么要砍这么多树呀?棕榈树虽然整齐,可这里连一只灵脉鸟都看不到了。”
拉赫曼叹了口气:“很多农户是被开发商骗了,以为种棕榈树能赚更多钱,没想到破坏了灵脉,土地越来越贫瘠。现在有你们帮忙,我们终于有机会把雨林救回来。”
阿哲此时正沿着棕榈园的边缘巡查,他发现不远处的排水沟里,漂浮着大量棕榈叶和农药瓶,污水正顺着沟渠流向雨林深处。“这些污水会污染雨林的水源,”他皱着眉头,用取样瓶收集了一瓶污水,“检测一下就知道,里面的农药残留肯定超标,这也是灵脉植物枯萎的重要原因。”
当天下午,林羽和拉赫曼组织了一场由当地农户、开发商代表和环保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会议室里,农户们七嘴八舌地抱怨着收成减少,开发商则辩解称“种植棕榈树是为了带动经济”,气氛一度十分紧张。
林羽打开平板电脑,播放了一段提前制作的视频——视频里,先是原始雨林的景象:灵脉藤蔓缠绕着古树,灵脉猴在树枝间跳跃,溪水清澈见底;接着画面切换到现在的棕榈园:土地龟裂,棕榈树叶片发黄,排水沟里满是垃圾;最后是实验室的数据对比:原始雨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棕榈园的3倍,灵脉能量密度是棕榈园的5倍。
“大家看,”林羽指着屏幕,“破坏雨林种棕榈树,短期可能有收益,但长期来看,灵脉没了,土地贫瘠了,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有一个‘灵脉混种计划’——在棕榈园边缘种上灵脉乔木和灌木,既能修复灵脉,又能提高棕榈树的产量,还能种一些高价值的灵脉药材,让大家的收入比以前更高。”
农户代表哈桑犹豫着问:“真的能行吗?我们之前种过其他树,都没活下来。”
“当然能,”苏瑶笑着拿出一份详细的种植方案,“我们会提供改良后的灵脉种苗,教大家科学种植。这些灵脉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灵脉能量,不仅能让棕榈树长得更好,还能净化水源,让雨林慢慢恢复。”
开发商代表在环保部门的劝说下,也同意暂停扩张棕榈园,还承诺出资清理排水沟里的垃圾和污水。协调会结束后,不少农户主动报名加入“灵脉混种计划”,哈桑更是激动地说:“只要能让土地变好,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我们愿意跟着你们一起干!”
接下来的一周,加里曼丹岛的雨林边缘掀起了一场“绿还计划”。林羽和阿哲负责清理排水沟里的垃圾和污水,他们调来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净化后再排入雨林溪流;苏瑶则带着志愿者和农户,在棕榈园边缘种植灵脉乔木(如灵脉紫檀)和灌木(如灵脉豆蔻),还在间隙种植了灵脉药材(如灵脉铁皮石斛)。
乐乐的任务是“灵脉小课堂”的老师,她每天都会在棕榈园旁边的空地上,给农户的孩子们讲灵脉植物的知识。她拿着自己画的灵脉植物图谱,认真地说:“灵脉紫檀的木材很珍贵,但长得慢,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灵脉豆蔻的果实能当药材,还能吸引灵脉鸟来传播种子……”
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跟着乐乐一起,在种植区插上“保护灵脉植物”的小木牌。一个名叫阿米的小女孩,还把自己家的小鸡赶到种植区附近,笑着说:“让小鸡帮我们捉虫子,保护灵脉树苗!”
一周后,第一批灵脉种苗开始冒出新芽。苏瑶用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监测发现,种植区周边的灵气纯度提升到了53%,棕榈树的叶片也比以前更绿了。更让人惊喜的是,拉赫曼在雨林边缘发现了几只灵脉鸟,它们正停在灵脉豆蔻的枝条上,啄食着果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