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月脉育芽·双星传讯
2043年秋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带着凉意掠过灵脉教育基地,“地火共生实验田”里的两排焰果树正迎来果实成熟期。乐乐蹲在右侧的火星焰果树下,指尖轻轻拂过淡红色的果皮——这是去年从“灵脉六号”带回的火星种子培育出的第一茬果实,比地球焰果小一圈,却更耐干旱。她举起便携监测仪,探头刚贴上果实,屏幕就跳出数据:“灵脉能量6.9赫兹,糖分16%,抗辐射物质含量0.05%,比模拟种植时高了0.02%!”
“小心别碰掉果实,这几颗要留作‘月脉焰果’的育种材料。”古丽提着竹篮走过来,篮里已经装了十几颗饱满的地球焰果,“距离‘灵脉七号’月球生态舱发射还有两年,我们得在明年春天前完成第一波基因杂交,把火星焰果的抗辐射基因和地球焰果的快速生长基因整合起来。”
乐乐直起身,看着实验田尽头的玻璃温室——那是三个月前刚建成的“月球环境模拟实验室”,里面按1:1还原了月球的低重力、强辐射环境,几盆刚发芽的焰果苗正接受适应性测试。“上周我去温室看,有两株苗的叶片开始发黄,是不是辐射太强了?”她问。
古丽点点头,拿出平板电脑调出温室监测数据:“月球表面的辐射强度是地球的200倍,目前的基因组合还撑不住。阿哲团队正在从火星焰果的变异基因里筛选‘抗辐射片段’,预计下个月能完成第一次基因编辑,到时候你和阿木尔负责记录新苗的生长情况。”
两人正说着,苏瑶骑着沙地摩托赶来,车把上挂着一个印着“挪威冰川守护区”的包裹。“艾拉寄来的冰川苔藓样本到了!”苏瑶跳下车,解开包裹——里面是密封在低温盒里的绿色苔藓,叶片上还沾着细小的冰晶,“艾拉说这种苔藓能在-20℃的环境下保持活性,她们已经成功让苔藓和火星菌丝共生,现在想试试和焰果搭配,为月球生态舱的‘低温层’提供思路。”
乐乐凑过去看低温盒里的苔藓,发现叶片间缠绕着细微的淡蓝菌丝:“它们和火星菌丝共生后,灵脉能量有变化吗?”苏瑶调出艾拉发来的监测报告:“苔藓的能量波动从2.1赫兹升到了2.5赫兹,菌丝还能帮苔藓吸收冰川里的矿物质。我们计划把这种共生模式引入月球生态舱的‘微生物区’,让苔藓和菌丝一起为焰果提供灵脉能量。”
当天下午,乐乐跟着阿哲走进“月球环境模拟实验室”。温室里的灯光呈淡紫色——这是模拟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谱,几台大型仪器正源源不断地释放低剂量辐射,模拟月球的辐射环境。阿哲指着窗边的两盆焰果苗:“这是刚完成基因编辑的‘月脉一号’,我们把火星焰果的3个抗辐射基因片段导入了地球焰果品种,今天是移栽的第三天,叶片还没出现发黄迹象。”
乐乐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苗高、叶片颜色和能量数据:“苗高12厘米,叶片淡绿,能量波动6.7赫兹,比普通苗高0.2赫兹。”她突然注意到,“月脉一号”的根系比普通苗更粗壮,还缠绕着一层细密的白色菌丝,“这些菌丝是特意接种的吗?”
“是从澳大利亚暗河菌丝里改良的‘耐低氧菌株’。”阿哲解释道,“月球生态舱的氧气浓度只能维持在15%,普通菌丝活不了。这种改良菌丝不仅能在低氧环境下存活,还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灵脉能量,给焰果供能。”
接下来的半年,乐乐和阿木尔成了“月球环境模拟实验室”的常客。每周一、三、五的下午,他们都会准时来记录“月脉焰果”的生长数据——看着幼苗从12厘米长到30厘米,叶片从淡绿变成深绿,根系逐渐扎满花盆,两人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还贴满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照片。
2044年春分,第一株“月脉焰果”终于开花了。淡黄色的小花在淡紫色的模拟灯光下显得格外娇嫩,乐乐小心翼翼地用棉签给花朵授粉,心里满是期待:“不知道能不能结出种子?如果成功了,就能带着它们去月球了!”
阿哲看着授粉后的花朵,笑着说:“只要能结出种子,我们就把它们分成两份——一份留在实验室继续育种,另一份装进‘灵脉七号’的种子舱,让它们成为第一批登上月球的焰果种子。”
同年夏至,“月脉焰果”结出了第一颗果实。淡红色的果皮上泛着淡淡的银光,比火星焰果更耐储存,乐乐测试后发现,果实的抗辐射物质含量达到了0.08%,能在-10℃的环境下保存一个月不腐烂。“完全符合月球种植的要求!”她拿着果实跑去找林羽,眼里满是兴奋。
林羽正在指挥中心和“灵脉七号”研发团队视频会议,屏幕上显示着月球生态舱的最新设计图。“刚好让研发团队看看我们的成果!”林羽接过果实,对着摄像头展示,“这是‘月脉焰果’的第一颗果实,抗辐射、耐低温,完全能适应月球环境。生态舱的种植区可以按这个果实的生长需求,调整土壤配比和光照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