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赤星引力·菌脉异动
2090年春分后第十日,“灵脉十四号”的主控舱内,晨光模拟系统正以23℃的恒定温度、65%的湿度还原地球春分时节的清晨——这是随舰心理团队设计的“节律维稳方案”,意在通过环境模拟抵消星际航行带来的时空错位感。乐乐站在主控台前,指尖划过全息屏幕上的航行参数面板,红色的航线轨迹已从月球轨道延伸至火星引力圈外围,屏幕右上角的“抵达倒计时”显示:距离进入火星引力加速轨道,还剩72小时。
“阿木尔,更新火星最新引力参数,重点标注南半球沙尘暴的磁场干扰范围。”乐乐对着通讯器说道,目光落在导航界面上那片醒目的红色区域——那是火星南半球正在爆发的特大型沙尘暴,根据中继星网传回的实时数据,沙尘暴的覆盖面积已达火星表面积的18%,中心区域的风速突破每秒120米,伴随的强磁场可能对星舰的导航信号造成干扰。
“收到!正在同步火星观测卫星的最新数据,预计5分钟内完成参数更新。”导航舱内,阿木尔正操控着便携式星图终端,屏幕上火星的三维模型正以每秒0.5转的速度缓慢旋转,南半球的沙尘暴区域被标注成闪烁的橙红色,无数条白色的磁力线如同蛛网般缠绕在星球表面。他伸手调出历史数据对比面板,眉头微微蹙起:“乐乐,这次沙尘暴的磁场强度比预估值高12%,可能会导致星舰进入加速轨道时,导航偏差率超出0.5公里的安全阈值。”
乐乐的指尖顿在屏幕上,她快速切换到“应急方案库”,调出关于“火星磁场干扰”的预案文档:“启动导航双备份模式,将星舰自带的惯性导航系统与中继星网的卫星导航系统绑定,偏差率一旦超过0.3公里,立即触发自动校准程序。另外,通知小宇检查能源舱的抗磁模块,确保推进器在强磁场环境下的输出稳定性。”
“明白!”阿木尔立即着手调整导航系统,星图终端的屏幕上弹出两个并行的导航界面,左侧是惯性导航的实时轨迹,右侧是卫星导航的修正轨迹,两条淡蓝色的线条如同孪生藤蔓般紧密缠绕,仅在边缘处有微弱的偏差。他按下“参数锁定”按钮,系统发出“嘀”的一声轻响,界面右上角跳出“双备份模式已激活”的绿色提示框。
与此同时,能源舱内,小宇正穿着银灰色的防静电服,跪在核聚变推进器的抗磁模块前,手里拿着便携式检测仪。检测仪的探头贴在模块外壳上,屏幕上的磁场屏蔽效率数值稳定在99.2%——这是设计标准的上限值。“抗磁模块状态正常,磁场屏蔽效率达标,推进器核心的超导线圈无异常电阻。”小宇对着通讯器汇报,他伸手敲了敲抗磁模块的外壳,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在空旷的能源舱内回荡,“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会将抗磁模块的供电功率提升5%,确保在火星强磁场环境下不会出现屏蔽失效。”
“批准调整,调整后做好数据记录,同步到主控舱的能源数据库。”乐乐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她的目光转向生物监测界面,屏幕上培育舱的各项参数依旧稳定:温度-235℃,波动误差0.1℃;菌网活性99.5%;氮转化效率98%;“海卫一七号”幼苗的叶片数量已增至21片,灵脉能量频率稳定在8.4赫兹。但就在她准备切换界面时,屏幕右下角的“菌脉共生监测”子面板突然闪烁了一下,灵脉能量频率的数值短暂跳到8.6赫兹,随后又迅速回落至8.4赫兹。
“古丽,查看培育舱的菌脉能量监测仪,刚才是不是出现了频率波动?”乐乐立即对着通讯器呼叫,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自启航以来,“海卫一七号”幼苗的灵脉能量频率始终保持在8.4赫兹±0.1的范围内,从未出现过如此明显的波动,这让她不得不怀疑是否存在潜在的异常。
培育舱内,古丽正趴在观测窗旁,手里拿着平板电脑记录幼苗的生长数据。听到乐乐的呼叫,她立即放下平板,快步走到菌脉能量监测仪前——仪器的显示屏上,绿色的波形曲线正平稳跳动,数值停留在8.4赫兹,看不出任何异常。“我这里的监测仪显示正常,灵脉能量频率稳定在8.4赫兹,没有波动记录。”古丽伸手按了按仪器的“数据回溯”按钮,屏幕上跳出过去10分钟的频率曲线,曲线平滑得如同湖面,没有任何起伏,“会不会是主控舱的屏幕出现了数据延迟?我再检查一下幼苗的实际状态。”
古丽重新回到观测窗前,从口袋里掏出一支便携放大镜,对准“海卫一七号”幼苗的第21片新叶。放大镜下,叶片表面的荧光点正以均匀的节奏闪烁,淡紫色的菌网如同细密的丝线,紧紧附着在叶片的脉络上,没有出现断裂或褪色的迹象。她又打开培育舱的“环境采样”功能,抽取了舱内的微量气体样本——样本分析结果显示,舱内的氮浓度、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处于标准范围内,没有异常的气体成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