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寡妇也回过神来,虽然不明所以,但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廖奎,连连点头:“对对!廖组长是心疼猪崽!听出它不舒服了!”
廖奎:“……”我心疼个屁!我是被它的“太监恐慌”给吓到了好吗!
他看着那只还在远处惊惶奔跑、时不时发出“悲鸣”的小花猪,脑海里那清晰的OS还在持续输出【“吓死猪了!两脚兽太可怕了!我要离他们远点!”】,只觉得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这该死的【谛听术】!这奇葩的被动触发机制!
他这“懂猪语”的人设,看来是彻底焊死在身上,抠都抠不下来了!
而此刻,阴沉的天空,终于不堪重负,飘下了细密冰冷的雨丝。雨点打在众人脸上,也打在那只受惊小猪和一脸生无可恋的廖奎身上。
展示搞砸了,却意外坐实了更玄乎的传说。廖奎看着雨中混乱的场面,只觉得前途一片泥泞,并且充满了……猪崽子的内心戏。
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紧不慢地下了两天,将红星公社的土地彻底泡透,也让养猪场旁边的空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烂泥塘。那只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廖奎“魔掌”中逃脱、并发出“惨绝人寰”嚎叫的小花猪,俨然成了这场“展示事故”的活体纪念碑,这几天只要见到两脚兽靠近,尤其是廖奎,立刻就会发出预警般的哼唧,撒丫子躲到猪圈最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心理阴影面积巨大”。
然而,与这凄风苦雨和受惊小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社里愈发甚嚣尘上的流言。
那天在场的老大娘那句“廖奎懂猪语”,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经过无数张嘴巴的添枝加叶和艺术加工,故事的版本已经进化得连廖奎自己听了都得愣半天:
“听说了吗?廖奎根本不是按摩,他是把手往猪身上一放,就能听到猪肚子里的咕噜声代表啥意思!”
“何止啊!我二舅姥爷家的三侄女当时就在场,她说廖奎当时脸色一变,就跟听见猪崽子哭诉似的!那猪崽子就是被他‘听’出了隐疾,才吓跑的!”
“啧啧,怪不得他劁猪那么厉害,准是提前跟猪商量好了!这叫……这叫尊重牲口意愿!”
“啥商量?那叫沟通!人家廖奎是得了祖上的真传,能跟六畜通灵!以前他爷‘廖一刀’请猪,说不定就是这么回事!”
这些玄乎其玄的传言,比任何技术展示都更具有穿透力和传播效应。毕竟,理解“精准下刀”需要点门槛,但理解“能听懂猪说话”?这事儿多新鲜!多神秘!多符合老百姓对“能人异士”的想象!
于是,“生产队特别技术小组”那破窝棚的门槛,在雨停后、泥泞尚未干透的日子里,差点被踏平了。
来的不再是仅仅好奇观望的社员,而是真正抱着“病患”前来求诊的。
起初,还只是养猪场内部的问题。刘寡妇现在对廖奎简直是奉若神明,看他的眼神里除了之前的信赖,更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近乎崇拜的光芒。但凡有猪稍微有点食欲不振、拉稀跑肚,她绝不先找老孙头,而是必定火急火燎地来找廖奎。
“廖组长!你快去‘听听’!三号圈东角那头小白猪,今天早上就吃了两口食,是不是心里有啥疙瘩了?”刘寡妇拦住在去后山路上、准备完成系统日常采集任务的廖奎,语气焦急,身体自然而然地就想靠过来拉他的胳膊。
廖奎赶紧后退一步,避开那即将到来的肢体接触,面无表情地说:“可能是昨天淋了雨,有点着凉。喂点温热的姜糖水试试。”这是他基于常识和《母猪产后护理》残卷的判断。
刘寡妇却自动过滤了技术细节,只捕捉到了“廖组长发话了”这个信息,立刻点头如捣蒜:“哎!好!我这就去熬姜糖水!还是廖组长你‘听’得准!”说完,还飞给廖奎一个“全靠你了”的、带着几分娇嗔的眼神,这才扭身匆匆去了。
廖奎:“……”他默默抬头看了看依旧阴沉的天空,感觉自己的胃有点隐隐作痛。
这还只是开始。
很快,求助的范围就从猪,扩展到了其他家禽家畜。
这天下午,天色略微放晴,湿漉漉的地面蒸腾起一股土腥气。老王头兴冲冲地(通常他只有在占便宜或者看热闹时会这么兴奋)领着一位满面愁容的大婶来到廖奎家院门口。
“奎子!快!发挥你神通的时候到了!”老王头嗓门洪亮,“张婶家那只会下双黄蛋的芦花老母鸡,这两天不下蛋了,整天蔫了吧唧的,你给‘听听’,看它是心里不痛快了,还是得了啥俺们看不出的‘心病’?”
廖奎看着张婶怀里那只羽毛蓬松、眼神确实有点呆滞的老母鸡,嘴角狠狠抽动了一下。听鸡语?系统没这功能啊!【谛听术】被动触发条件不明,而且目前为止只对猪有点反应。
他试图拒绝:“王大伯,我不懂鸡……”
“哎呀!谦虚!你又谦虚!”老王头根本不给他说完的机会,一副“我懂你”的样子,“猪语你都懂,鸡语还能难倒你?都是扁毛畜生,道理相通!你就费心给感应感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