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郡守府门前,火把噼啪作响,映照着数十张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面孔。那十几辆覆盖着厚重油布的牛车,如同沉默的巨兽,带来了绝境中的希望,也带来了未知的变数。
“精铁三千斤!猛火油五十桶!”石韬带着几名小吏快速清点着墨家子弟带来的物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些正是目前前线最急需的!尤其是那五十桶纯度极高、色泽黝黑的猛火油,其品质远胜郡府库存和民间收集的土制火油,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快!立刻组织人手,将铁料送往匠作坊,火油直接装车,由最新一批民夫运输队立刻送往新野!一刻不得延误!”林凡强压心中的激动,迅速下令。这些基础物资能解燃眉之急。
然而,他的目光更多是落在那些墨者身上,尤其是为首三人以及他们身后那些被油布严密覆盖、形状奇特的货车。墨家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原材料。
“欧冶先生,”林凡看向那矮壮精悍的领头墨者欧冶凡,郑重拱手,“前线战事吃紧,每一刻都有将士伤亡。凡恳请诸位大师,施展妙手,助我南郡渡过此劫!凡在此代全城军民,拜谢诸位!”说着,他竟真的要躬身行礼。
欧冶凡一步上前,稳稳托住林凡的手臂。他的手劲极大,布满老茧的手指如同铁钳。“林长史不必如此!”他声音洪亮,带着工匠特有的直爽,“矩子令既出,吾等墨者自当效力。助守御,止攻伐,本就是我墨家之道。时间紧迫,虚礼就免了!请立刻带我去匠作坊,我需要查看你们现有的器械、炉火和工匠水平。这些车辆,”他指了指那些盖着油布的货车,“需一处僻静、宽敞、临近水源且远离民居的场地,立刻就要!”
“好!”林凡毫不拖泥带水,立刻对石韬道:“石先生,你亲自安排,将城东旧校场清理出来,划给墨家诸位使用,所需人手物资,一律优先供应!任何人不得窥探打扰!”
他又对徐庶道:“元直兄,你带欧冶先生去匠作坊,所有工匠听从欧冶先生调遣!告知他们,欧冶先生及其弟子所言,便如我亲令!”
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墨家子弟立刻分为两拨,一拨以欧冶凡为首,跟着徐庶直奔人声鼎沸、炉火熊熊的匠作坊;另一拨,则在那位身上带着硫磺味道的清瘦墨者和背着巨大工具箱的沉静墨者带领下,跟着石韬,押送着那些神秘的货车,赶往城东旧校场。他们行动迅捷,沉默寡言,却效率极高,显示出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刘擎看着这一幕,仿佛在梦中。这些突然出现的、行事古怪却透着强大专业气息的墨者,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先生,他们…真能创造奇迹吗?”
林凡目光追随着远去的墨者,沉声道:“主公,墨家之学,重于实践,精于工巧。他们或许不能凭空变出千军万马,但他们带来的‘方法’和‘技术’,或许能让我们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十倍、百倍的威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无条件信任他们,并提供一切支持!”
郡守府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氛围中除了之前的焦灼,更多了几分期待和好奇。
匠作坊内,热火朝天。欧冶凡一进入,如同猛虎入羊群,原本嘈杂的环境瞬间安静下来。他目光如电,快速扫过在场的工匠、炉火、风箱、铁砧以及半成品的箭簇、枪头。
“停!全都停下!”欧冶凡洪亮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敲打声。
工匠们都愕然地停下手中的活计,疑惑地看着这个陌生的矮壮汉子。
欧冶凡不理众人目光,径直走到一座炼铁炉前,观察了一下火色,又用手扇闻了一下烟气,眉头紧皱:“火力不匀,炭石杂质太多,鼓风不力!这般炼出的铁,脆而易折,如何打造强弓硬弩?”
他又拿起一个刚刚锻打好的箭簇,用手指弹了弹,放在耳边倾听回声,摇头:“淬火时机不对,韧性不足!这样的箭矢,穿透皮甲已是勉强,遇铁札甲必崩!”
工匠头领有些不服气,嘟囔道:“这位先生,我等已是郡中最好的工匠了,历来都是这般…”
“历来如此,便是对的吗?”欧冶凡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目光锐利,“墨者欧冶凡,奉林长史令,暂管此地!所有人听我号令:第一,立刻更换所有炭石,选用青冈木烧制的白炭!第二,改造鼓风囊,加大风力,我会让弟子绘制图样!第三,所有淬火用水,需加入少量盐巴和特定药草(他报出几个名字),比例由我弟子掌控!第四,箭簇打造模具全部重做,按我带来的新样式!”
他语速极快,命令一条接一条,不容置疑。随他而来的十几名墨家弟子立刻分散开来,有人开始指挥更换燃料,有人拿出奇特的工具测量炉温,有人开始在地上绘制鼓风囊的改造草图,有人则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取出一些打磨极其精细的钢制模具。
宛城的工匠们看得目瞪口呆,但见徐庶在一旁点头确认,又看到墨家弟子展现出的专业和高效,只得压下疑虑,依言行事。很快,匠作坊在墨家子弟的指挥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和精准的方式重新运转起来。炉火变得更加炽白,风箱的呼啸声更加有力,叮当的锻打声也变得更加密集而富有节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