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谷的晨曦被一股肃杀之气浸染。林凡决意亲探荆山的命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石韬闻讯,几乎是踉跄着冲到林凡面前,苍白的脸上写满了惊惧与不赞同。
“军师!万万不可啊!”石韬的声音因急切而尖锐,“您乃三军之主,南阳支柱!岂可亲身涉险,深入那不明底细的荒山野岭?郭壮士前车之鉴犹在眼前,那‘鬼影’凶戾异常,若您再有闪失,我等……我等皆成无主孤魂,南阳基业将顷刻崩塌!探察之事,遣一得力将领前去便可,何须您亲自犯险?”
林凡正在检查徐凡递过来的弓弩,闻言动作未停,只是抬头看了石韬一眼,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广元兄,我意已决。如今局势,敌暗我明,寻常将领前去,恐难窥破其中关窍,甚至可能重蹈郭壮士覆辙。有些线索,非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不能明辨。我若困守于此,与坐以待毙何异?”
他系紧胸前的皮甲束带,语气沉凝:“况且,若那幕后黑手真欲对我不利,在这鹿门山,也未必安全。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将这潭浑水之下,究竟藏着什么魑魅魍魉,看个分明!”
见林凡心意已决,石韬知再难劝阻,只得长叹一声,忧心忡忡地道:“既如此……万望军师务必谨慎,一切以安全为上!属下……在谷中静候佳音!”
林凡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言。他挑选的五百精锐已然集结完毕,这些人多是跟随他日久、历经血战的老兵,更夹杂着部分徐凡亲卫营的好手以及十几名自愿同往、熟悉山林的白波勇士。人人轻装简从,只携带兵刃、三日干粮及必要的攀援、警戒工具,眼神锐利,沉默中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悍勇。
“出发!”林凡没有多余的动员,手臂一挥,率先向谷外行去。五百人的队伍如同无声的溪流,迅速没入鹿门山向南延伸的、更加茂密苍莽的原始山林之中。
荆山余脉,山势连绵,古木参天。时值初春,林木虽未完全披绿,但枯藤缠绕,落叶积厚,依旧显得幽深闭塞。队伍在向导(一名熟悉荆山地理的白波老兵)的引领下,沿着野兽踩出的小径艰难前行。脚下是松软的腐殖层,头顶是交错遮天的枝桠,光线晦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草木腐烂的气息。
林凡走在队伍中段,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并非漫无目的地搜寻,而是根据郭大头目带回的信息,重点留意那些可能留下车辙印记、人为踩踏痕迹,或是适合潜伏设伏的地形。同时,他脑中不断回想着那枚黑镖上的鬼爪符号,以及诸葛亮信中提及的“鬼影”组织。一个活跃于司隶的古老刺客集团,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荆襄之地?他们的雇主,究竟是谁?目的何在?
行程异常艰难且缓慢。山林之中,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毒虫蛇蚁自不必说,更有天然的沼泽陷坑,以及一些连向导都叫不出名字的、长满尖刺的怪异植物。不时有士卒被荆棘划伤,或险些坠入被枯叶掩盖的石缝。
行至午后,前方探路的斥候突然发出了警戒的信号。队伍立刻停止,就地隐蔽。林凡在徐凡的护卫下,悄然上前。
“军师,您看。”斥候指着前方一片相对开阔的林地边缘。那里的泥土有明显被碾压过的痕迹,虽然经过雨水冲刷和落叶覆盖已不明显,但依稀可以看出是车辙,而且不止一道。更令人注意的是,旁边几棵树的树干上,有着几道深浅不一的、似乎是利器划过的刻痕,那刻痕的形状,隐约带着一种扭曲的意味,与那鬼爪符号竟有几分神似!
“是这里了!”林凡心中一凛,蹲下身,仔细查看着那些痕迹,“车辙指向西南方向……那些刻痕,是标记,还是……某种警告?”
他站起身,极目向西南方望去,那里山势更加陡峭,林木也更加幽深。“传令下去,保持警戒,沿此方向继续搜索。注意一切异常痕迹,尤其是类似的刻痕,或是有人近期活动的迹象。”
队伍再次启程,变得更加小心谨慎。随着深入,人为的痕迹似乎越来越多。一些被折断的灌木枝杈,几处熄灭不久、被刻意掩埋的篝火余烬,甚至在一处溪流边,还发现了一只被遗弃的、破损的水囊。
这一切都表明,不久前,确有一支身份不明、行动隐秘的队伍,曾在此地活动过!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林中提前进入了夜晚。浓重的暮色与弥漫的雾气混合,能见度急剧下降,四周影影绰绰,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即便是这些百战老兵,也不由得感到一阵心悸。
“军师,天色已晚,是否寻地扎营?”徐凡低声请示,手始终按在刀柄上。
林凡看了看昏暗的四周,又望了望前方那似乎没有尽头的黑暗,摇了摇头:“再往前探一段。我感觉……我们离目标很近了。”
又前行了约莫半个时辰,就在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精神高度紧张之时,前方负责探路的两名斥候,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连滚带爬地奔了回来,脸上充满了极度的惊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