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孙权府邸。
一场决定江东命运的战略会议,气氛同样凝重甚至更加激烈。以张昭为首的文官集团,力主投降。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然其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水陆俱下,我已失长江之险,与其战而不胜,不如早降,犹可保江东六郡,安享富贵!”张昭须发皆白,言辞恳切,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江东士族的心思。
孙权听着,脸色阴晴不定,心中犹豫难决。他年少继位,内有宗室老臣掣肘,外有强敌环伺,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就在这时,诸葛亮在鲁肃的引荐下,昂然入殿。他神态从容,面对江东群儒的诘难,从容不迫,一一驳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一番宏论,分析透彻,鞭辟入里,既指出了曹军的弱点,又描绘了孙刘联盟胜利后的美好蓝图,听得孙权频频颔首,眼中异彩连连。
然而,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的,是随后赶回的周瑜。
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却自带一股英武之气。他连夜从鄱阳湖赶回,见到孙权,便慷慨陈词:“操虽托名汉相,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他进一步分析军情:“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此一忌也;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此二忌也;又今盛寒,马无藁草,此三忌也;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四忌也。诸忌操皆犯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周瑜的分析,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尤其是指出曹军必生疾病这一点,更是切中要害。他当场请兵五万,保证破曹!
孙权闻言,再无犹豫,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厉声道:“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遂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精兵三万,联合刘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于赤壁!
孙刘联盟,正式达成!
联盟达成的消息,以及周瑜指出的“曹军必生疾病”的论断,通过“暗羽”的渠道,几乎同步传回了樊城。
林凡看着密报,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又带着些许期待的笑意。
“果然……历史的惯性,依旧强大。孙刘联盟已成,赤壁之战,即将上演。”他低声自语,“周瑜也看出了疫病之危,不愧为江东翘楚。”
他走到窗边,望向东南方向。那里,是赤壁战场的方向。他知道,一场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战,即将在那里爆发。而他,虽然身处北岸樊城,无法亲身参与那场波澜壮阔的火攻盛宴,但他之前的种种布局——稳固南阳、夺取樊城、散播谣言、甚至“帮助”曹军疫病蔓延——都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这场大战的天平和进程。
“军师,孙刘联盟已成,我军是否……”苏厉在一旁,语气中带着询问。他的意思是,南阳是否要有所动作,配合赤壁之战。
林凡摇了摇头,目光重新变得冷静而深邃:“不,我们按兵不动。”
他解释道:“曹操主力虽被牵制在赤壁,但曹仁麾下兵力依旧雄厚,且皆是百战精锐。我军若贸然出击,非但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来曹操分兵回援,干扰赤壁主战场。我们的任务,依旧是守住樊城,盯住曹仁!”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而且,我有预感,赤壁之战,无论胜败,都将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一个……真正南望荆襄,将触角深入荆州腹地的机会!”
他转身,对苏厉和邓义下令:“传令宛城周卓、徐文,继续稳守,加紧生产军械粮草。樊城这边,继续执行防疫措施,加固城防,尤其是水门!告诉将士们,最艰苦的时候或许即将过去,但决战的时刻,尚未到来!让他们养精蓄锐,等待我的号令!”
“是!”苏厉和邓义齐声领命,他们从林凡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平静,以及平静之下,那汹涌澎湃的雄心。
林凡再次将目光投向地图上的赤壁位置,仿佛能看到长江之上,即将燃起的映红天际的烈焰。
“孔明,公瑾……这隔空的一盘棋,我暂且旁观。待东风起时,便是我林凡,落子荆南之际!”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赤壁的熊熊烈火之后,一个属于他的,更加广阔的舞台,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喜欢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