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深情之符琳劝姐姐眼下不是追求开战(三):论功行罚之加管与安抚
次日清晨的汴梁,褪去了昨夜战事的焦灼,晨光透过云层洒在议事殿的琉璃瓦上,映得殿内案几上的卷宗泛着柔和的光。符祥瑞已换下乌金铠甲,身着玄色朝服,腰间系着镶玉玉带,往日眼底的战意全然化作沉稳;符琳则穿了一身浅青色襦裙,站在她身侧,手里捧着昨夜整理好的粮草清单,目光扫过殿内列坐的大臣,神色间带着几分审慎。
户部侍郎率先出列,手里捧着厚重的账册躬身道:“启禀太后,经连夜清点,汴梁城内现存粮草仅够五万将士支撑八日,比昨日预估还少两日。不过江南方向传来消息,虽淮河船队被劫,但苏州府已紧急调拨三万石粮食,预计五日后可抵汴梁;另外,汴梁周边州县的百姓自发捐粮,昨日一天便收了八千石,眼下正由民壮押运入城。”
符祥瑞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目光转向兵部尚书:“将士伤亡与休整安排呢?”
“回太后,昨夜守城将士阵亡三百二十六人,重伤一百八十七人,轻伤者逾千人。”兵部尚书声音沉缓,“臣已令军医营在北门内搭建临时医帐,重伤将士优先救治,轻伤者则安排在营中休养;另外,已传令各营,即日起全军休整,每日除必要的巡逻外,不得安排训练,让将士们先养足精神。”
“民心上呢?”符琳适时开口,目光落在吏部尚书身上,“昨日宫门前的动静,百姓可有恐慌?”
吏部尚书连忙起身回道:“回符姑娘,昨夜臣已派官吏沿街安抚,告知百姓暂缓开战、全军休整的消息,还组织人手清理街道上的残垣断壁。今早巡查时见不少商铺已开门营业,百姓虽还有些顾虑,但神色已安稳许多。只是……”他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犹豫,“宋军投降的两千余人,昨夜有三十余人试图翻墙出逃,被巡营士兵拦下,眼下还关在营中,不知该如何处置。”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符琳看向符祥瑞,见姐姐眼底闪过一丝冷意,连忙上前一步道:“姐姐,这些降兵不能杀。”
符祥瑞侧头看她,眉头微蹙:“若不惩处,恐难震慑其余降兵,日后再出乱子怎么办?”
“惩处是要惩处,但不是杀。”符琳走到殿中,拿起案上的降兵名册,“臣妹昨夜看了这些人的籍贯,大多是江南人,当年宋军攻破江南时被强征入伍,并非真心归顺宋朝。昨日出逃,想来是怕咱们秋后算账。不如这样,将为首出逃的五人杖责二十,以示惩戒;其余人等则打散编入各营,由咱们后周的老兵带队,既方便看管,也能让他们慢慢归顺。另外,可告知他们,若日后作战立功,便既往不咎,还能赏银赐田——人心都是肉长的,与其用杀戮震慑,不如用恩惠拉拢。”
殿内大臣们纷纷点头,户部侍郎附和道:“符姑娘所言极是!这些降兵若能为我所用,便是多了两千兵力,总比白白杀了浪费强。”
符祥瑞沉吟片刻,终是颔首:“就按妹妹说的办,此事交由兵部负责,务必看好这些降兵,不许再出纰漏。”
处置完降兵,符琳又将另一本卷宗递到符祥瑞面前:“姐姐,这是昨夜整理的立功人员名单,您看看。”
符祥瑞接过卷宗,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红翎营统领楚青,昨夜率部死守内城东南角,斩杀辽兵百余人,身中三箭仍不退,立首功”。她指尖抚过“楚青”二字,眼底露出赞许:“楚青是员猛将,这次该重赏。”
“不止楚青。”符琳笑着补充,“还有少年营的小卒陈十三,昨夜辽人爬城墙时,他抱着滚石从城楼上跳下去,砸退了辽兵的攻城梯,自己也摔断了腿;还有汴梁城西的张老栓,带着十几个乡亲冒死给守城将士送热粥,路上被辽兵的流箭擦伤,也没停下。这些人,都该记上功劳。”
符祥瑞一页页翻着卷宗,越看越欣慰,抬头对吏部尚书道:“传朕旨意,楚青升为红翎营都统,赏银五百两,赐良田五十亩;陈十三赏银百两,送医帐精心医治,伤愈后编入亲兵营;张老栓等乡亲,各赏银二十两,赐‘忠义乡勇’牌匾。其余立功人员,按名册一一封赏,不得遗漏!”
“臣遵旨!”吏部尚书连忙躬身应下,脸上满是振奋——赏罚分明,才能让人心归向。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亲卫的通报声:“启禀太后,洛阳行宫派来的使者到了,说有关于柴宗训殿下的急事禀报!”
符祥瑞和符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符祥瑞立刻道:“宣他进来!”
使者快步走进殿内,跪地行礼:“启禀太后,昨日洛阳城外发现辽人探子,虽已被拿下,但殿下听闻后有些害怕,夜里哭闹着要见太后和符姑娘。行宫的太傅们劝不住,只好派臣来禀报,问太后是否能回洛阳一趟。”
符琳心头一紧,连忙对符祥瑞道:“姐姐,训儿肯定是吓坏了,咱们得回洛阳看看。汴梁这边的事,让户部、兵部的大臣们先盯着,等咱们安抚好训儿,再回来处理也不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