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他站在指挥中心,目光扫过参与会议的各方负责人,语气斩钉截铁: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既然请它过来难,那我们就把实验室搬过去!”
这话一出,会场先是微微一静,随即众人眼中都亮起了光芒。对啊!为什么一定要把研究对象拘束在传统的实验室里?尤其是在面对“净世株”这样与环境紧密共生的特殊存在时!
“通知下去!” 李默开始下达具体指令,雷厉风行:
“工程部! 立刻抽调精锐力量,组建特别施工队!”
“任务:在‘净世株’原生地——那片废弃工业园区外围,以最快速度,建立一个具备基本研究、生活保障和严密防护功能的‘野外前沿研究所’!”
“要求:最低限度干扰原则! 研究所的建设不能破坏‘净世株’及其周边原生环境,所有管线、设施必须绕行,采用模块化、可拆卸设计,必要时能迅速撤离,恢复原状!”
“科学理事会! 由孙思玲总负责,沈渊协助!”
“立刻遴选各领域专家(植物学、辐射生态学、土壤学、微生物学、材料学等),组成 ‘净世株’专项驻场研究团队!”
“将所有必要的、非破坏性的研究设备,打包运往前沿研究所!我们要在那里,进行长期、原位、非侵入式的观测和研究!”
“后勤与防卫部!”
“确保前沿研究所的能源供应(优先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物资补给和绝对安全!划定保护区,防止无关人员或生物干扰。”
“研究所人员实行轮换制,保障科研人员身心健康。”
“最后,给发现净世株的队伍优先安排修好的住宿,以后他们的队伍不再工作!任务就是寻找净世株!配护卫队保护!”
“收到!”
“明白!”
“保证完成任务!”
龙城的庞大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数小时内,第一批工程人员和先遣科研团队就搭乘运输机抵达了那片废弃工业园区。
他们没有大兴土木,而是像搭积木一样,利用预先制造好的高强度轻质合金模块,在远离“净世株”生长点的安全区域,快速搭建起一座结构紧凑、功能齐全的银灰色建筑群。能源板悄然架起,过滤系统低声运行,探测器的线缆如同敏锐的触须,小心翼翼地铺设在周围,却刻意避开了那片关键的厂房区域。
不过短短几天时间,一座充满未来感、却又与周围荒凉环境奇异融合的“净世株前沿研究所”便拔地而起。
孙思玲带着她的核心团队,入驻了研究所。她们不再试图去触碰、切割那株植物,而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光谱分析仪、地下根系扫描系统等设备,远距离、全方位地监测着“净世株”的生命活动、它与土壤、空气、水分的交互,以及其净化辐射的微观过程。
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富有成效的阶段。
李默通过加密线路看着从前沿研究所传回的第一批清晰数据和影像,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种“将实验室搬到样本身边”的思路,不仅适用于“净世株”,未来在面对其他与环境紧密相关的特殊现象或物种时,也同样值得借鉴。
这体现了一种尊重客观规律、极具灵活性和务实精神的科研态度。
“净世株”的秘密,正在它自己的家园里,被一点点、小心翼翼地揭开。而人类修复地球的希望,也随着这座建立在废墟之上的前沿研究所,变得更加清晰和真实。
喜欢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