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拾触镇,凝触台上的老布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原本干枯的木质恢复了油润的光泽,其上悬挂的布匹样本重新变得柔软垂顺,在微风中轻盈摆动,散发出令人安心的、温暖的触感能量。镇民们陆续围拢过来,脸上带着重获新生的喜悦和感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恢复柔软的布匹,发出欢快的惊叹。
小触紧紧抱着那个变得愈发蓬松柔软的旧布偶,依偎在触伯身边,脸上终于恢复了属于孩子的红润与活力。他看着暗和忆,小声但清晰地说:“谢谢……暗哥哥,忆姐姐。”
暗温和地揉了揉他的头发,忆则报以温柔的微笑。
然而,传承号的成员们心中却无太多轻松。触心布的撕裂,如同一个警钟,在看似和谐的联守体系内部敲响。
“必须找到方法,”源曦站在凝触台边缘,目光扫过恢复运转的老布机,语气沉静却坚定,“联守台的能量流通不能仅靠被动承受和自发调和。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主动缓冲、引导不同特质能量的机制。”
轮走上前,手中的轮回杖投射出触界能量流的微观图谱,清晰地显示了之前“味界共鸣能量”如洪流般冲击“触心布”脆弱节点的过程。“能量过载点明确。需要一种分流或过滤装置。”
晶凝视着图谱,指尖习惯性地凝聚起一丝晶壁能量,使其在空气中形成细密的多层网状结构:“类似我的屏障,但更精细,需要能识别不同能量频率,并调节其通过速率。一个……‘能量筛网’。”
“筛网……”忆若有所思,她的意识能量感知着周围空气中尚未完全平复的能量涟漪,“单纯的阻隔可能不够。联守的意义在于融合,而非隔绝。或许,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调和’能量的介质,让过于尖锐的能量变得圆润,让过于散逸的能量变得凝聚。”
一直沉默守护在侧的雾隐忽然开口,他摊开手掌,一丝极其纯净的、仿佛蕴含星辰光点的雾核能量在他掌心盘旋:“雾核能量,本质是‘弥散’与‘承载’。若加以控制,或可作为调和能量的基底。”
团队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将问题逐渐剖析清晰。他们需要的,不是堵,而是疏,是引导,是将不同星界能量的特性从冲突转化为互补。
“一个基于雾核能量的、可塑的缓冲层,”源曦总结道,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再结合晶的晶壁能量构筑稳定框架,轮的轮回杖进行精准的能量流测绘与定位,忆的意识能量负责识别不同能量的‘性格’,我的全维共生水晶提供整体的能量协调与支持。”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将团队成员各自的能力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应用于整个共生星界体系的技术。
“理论可行,但需要实践和载体。”晶指出关键。
“去核心星界,”源曦做出决定,“核伯见识最广,联守台的主台也在那里,是测试和完善这项技术的最佳地点。而且,我们需要了解,其他星界是否也出现了类似的、微小的能量不适。”
没有多做停留,传承号告别了千恩万谢的触伯和小触,再次启程,驶向共生星界的核心。
核心星界依旧散发着包容一切的、温和而强大的共生气息。联守坪中央的圆形主联守台熠熠生辉,中央嵌着的那枚“护核晶”稳定地散发着七彩光芒。核伯听闻了触界的经历后,神色凝重。
“能量冲突……老夫确实忽略了这一点。”核伯捻着胡须,若有所思,“十八星界,能量各异,如同十八种性格迥异的人,强行让他们手拉手,步伐不一致时,难免会踩到脚。你们提出的‘缓冲层’想法,很有必要。”
在核伯的协助下,团队在联守坪一侧开始了尝试。
雾隐首先释放出精纯的雾核能量,它们不像防御时那样形成致密屏障,而是化作一片极其稀薄、仿佛透明轻纱般的能量雾,悬浮在空中。这片能量雾本身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包容性。
接着,晶出手了。她的晶壁能量化作无数比发丝更纤细的闪光丝线,精准地嵌入雾核能量之中,并非固化它,而是编织成一个极其复杂、多层次、充满弹性节点的立体网络框架,为这片“能量纱”提供了内在的支撑结构和可调节的通道。
轮操控轮回杖,扫描着这片初具雏形的“缓冲层”,不断调整着能量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疏密和走向,确保其能应对不同频率能量的冲击。
忆则闭目感知,她的意识能量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游走于网络之间,识别并标记出网络中哪些区域对“声能”反应最佳,哪些通道更适合“味能”流通,哪些结构能有效柔化“意能”的冲击力。
最后,源曦将全维共生水晶的力量缓缓注入这片交织着雾核与晶壁能量的网络。淡金色的光芒如同血液般在网络中流淌,将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了它一种整体的、能够与所有星界能量产生基础共鸣的特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