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高新区项目验收成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本地科技圈,甚至吸引了投资圈的注意。辰星科技成立仅一年,就从 5 人小团队发展到 30 人规模,订单金额突破 1000 万,还拿下省会 800 万的标杆项目 —— 这样的成长速度,在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实属罕见,自然成了投资机构眼中的 “香饽饽”。
这天下午,林辰正在办公室修改智慧医疗项目的方案。电脑屏幕上,智慧病房系统的流程图已经画了第三版,他正对着 “远程会诊模块” 的功能细节反复推敲,试图优化数据传输的延迟问题。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却丝毫没影响他的专注 —— 这个智慧医疗项目,是他计划开拓的新赛道,若能成功落地,将成为辰星科技除智慧园区外的又一核心业务。
突然,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是前台的声音:“林总,有位自称‘启明资本’的张总找您,说想跟您聊聊投资的事,您现在有空吗?”
“启明资本?” 林辰握着鼠标的手顿了一下,心里泛起一阵惊讶。他前世在科技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这家投资机构再熟悉不过 —— 作为国内顶尖的风险投资机构,启明资本曾投资过字节跳动、美团等行业巨头,尤其在科技领域眼光独到,很少会主动关注成立仅一年的中小型企业。
“请张总到二楼的 VIP 会议室稍等,我十分钟后过去。” 林辰迅速整理好思绪,挂断电话后,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智慧医疗方案的核心要点,确保后续沟通不受影响;接着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对着办公室的镜子调整了表情 —— 面对专业的投资机构,既要有自信,也要保持谦逊。
十分钟后,林辰推开 VIP 会议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穿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气质儒雅又不失干练。男人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辰星科技的宣传册,看得格外认真,封面上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字样被他用指尖轻轻摩挲着。
听到开门声,男人立刻起身,快步走上前,主动伸出手:“林总,您好!我是启明资本的张远,负责 TMT 领域的投资。久仰您的大名,今天终于有机会见到您本人。”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握手时的力度适中,透着专业与真诚。
林辰握住张远的手,笑着回应:“张总,欢迎您!说实话,我真没想到启明资本会关注我们这样的中小型科技公司,这让我很意外,也很荣幸。” 他示意张远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的沙发上,顺手给张远倒了一杯茶 —— 这是苏婉特意准备的明前龙井,平时只用来招待重要客户。
张远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林总太谦虚了!辰星科技的发展速度,在行业内早就传开了。成立一年就拿下 1000 万订单,还成功拓展了省会市场,甚至做出了被副市长称赞的标杆项目,这样的成长潜力,我们不可能不关注。” 他放下茶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行业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您看,今年国内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000 亿,而辰星科技专注的智慧园区赛道,增速更是达到了 25%。你们在这个赛道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林辰没想到张远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心里暗自佩服 —— 专业的投资机构,果然对市场动态和企业情况了如指掌。他没有接话,而是等着张远继续说下去,想先听听对方的具体想法。
张远也不绕圈子,直接表明了来意:“林总,不瞒您说,我们启明资本这次来,是想给辰星科技投资。我们看好智慧城市行业的前景,更看好您和您的团队的执行力。这笔投资可以帮助你们扩大研发团队、拓展全国市场,甚至开拓新的业务赛道,比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这些领域。不知道你们目前有没有融资需求?”
林辰心里早有准备,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张总,感谢启明资本的认可。不过在聊融资需求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 —— 你们对我们公司的估值是多少?计划投资多少金额,对应的占股比例又是多少?” 他清楚,估值和占股比例是融资谈判的核心,必须先明确对方的底线,才能判断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预期。
张远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初步投资方案,递到林辰面前:“我们通过行业对比、财务模型测算,初步给辰星科技的估值是 3000 万。计划投资 600 万,占股 20%。这笔资金的用途很灵活,你们可以用来招聘更多研发人员,优化现有产品;也可以在其他城市设立分公司,拓展外地市场;还能投入新业务的研发,比如您刚才在办公室修改的智慧医疗项目,就很有潜力。”
林辰接过投资方案,快速浏览了一遍。他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3000 万的估值,比他预期的低了近 2000 万 —— 按照辰星科技今年的营收增速和未来三年的规划,估值至少能达到 5000 万;而且 600 万的投资金额,虽然能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但要支撑全国市场的拓展和新业务的研发,显然不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