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股权争夺失败的消息传到香港时,约翰正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维多利亚港的夜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连续在舆论战、股权战、产业链突袭中受挫,让这位习惯了掌控局面的资本大鳄变得焦躁。他猛地转身,对身后的法务总监下令:“不能再跟林辰耗下去了,用非常规手段,从监管层面给辰星施压!”
法务总监心领神会,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 “举报材料”—— 那是一份长达 50 页的文件,针对辰星科技半年前并购途畅科技、康联数据的交易,捏造了 “低价收购关联方资产”“未披露潜在债务”“定价依据不透明” 等多项指控,甚至伪造了几份所谓的 “内部邮件截图”,暗示辰星管理层在并购中存在利益输送。
“就用这份材料,让我们在大陆的关联机构‘中正投资’向证监会举报。” 约翰的手指在文件上划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举报内容要写得‘有理有据’,让监管层不得不介入调查。只要调查启动,辰星的上市地位就会受影响,股价必然下跌,到时候我们再趁机吸纳筹码。”
三天后,辰星科技的证券部突然收到证监会发来的《调查通知书》,称 “收到关于辰星科技并购重组事项的举报,需公司在 10 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说明材料”。王涛拿着通知书冲进林辰办公室时,林辰正在审阅 AI 研发中心的季度报告,看到 “举报”“调查” 等字眼,他却异常平静 —— 早在启动并购途畅、康联时,他就要求法务部留存所有流程文件,做好了应对合规审查的准备。
“林总,约翰这是想通过监管调查干扰我们!” 王涛的声音带着急切,“现在市场敏感,一旦传出调查消息,股价很可能暴跌。”
“别急,他越是急着用这种手段,说明他已经没别的办法了。” 林辰放下报告,按下内线电话,“赵宇,立刻带着并购重组的全套合规文件来我办公室,证监会要我们说明情况。”
法务总监赵宇很快赶来,怀里抱着六个厚厚的文件箱,里面整齐码放着辰星并购途畅、康联的所有资料 —— 从最初的尽调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到双方的谈判记录、董事会决议,再到资金划付凭证、税务备案文件,每一份都有签字盖章,时间线清晰可追溯。
“林总,您放心,这两起并购我们全程按照合规要求推进。” 赵宇打开文件箱,抽出途畅科技的资产评估报告,“当时我们聘请了国内顶尖的评估机构‘中企华’,采用收益法、市场法双重测算,最终定价 8.6 亿,比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溢价 15%,完全符合市场公允水平;康联数据的并购则引入了独立财务顾问,所有谈判过程都有录音录像,不存在任何暗箱操作。”
林辰点点头,对赵宇吩咐:“成立专项应对小组,你任组长,联合财务、证券部门,整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附上所有证明材料,确保每一项举报指控都有对应的反驳证据。另外,联系证监会的相关处室,申请当面汇报,我们要主动沟通,而不是被动等待调查。”
接下来的一周,法务团队几乎住在了办公室。赵宇带领团队逐字逐句分析举报材料,针对每一项指控,都从文件箱中找出对应的证据 —— 比如针对 “未披露潜在债务” 的指控,他们拿出了康联数据在并购前的审计报告,以及双方签署的《债务补偿协议》,证明康联的所有债务已提前披露,且原股东承诺承担未披露债务;针对 “定价不透明” 的质疑,他们整理了评估机构的工作底稿、行业可比交易数据,清晰展示了定价逻辑。
与此同时,林辰也在布局舆论反击。他接受了《中国证券报》的独家专访,在访谈中公开了约翰关联机构 “中正投资” 的举报行为,同时展示了辰星并购的合规文件节选:“辰星的每一次并购,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参与,所有流程公开透明。此次举报发生在道格拉斯基金恶意收购辰星的关键节点,其目的显而易见,是想通过监管调查干扰公司正常运营,属于典型的‘恶意收购配套手段’。”
访谈文章发布后,立刻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多位财经评论员发文指出,“外资机构在恶意收购过程中,通过捏造事实举报干扰竞争对手,违背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原则”;社保基金、华鑫投资等机构也纷纷发声,表态 “相信辰星科技的合规经营能力,将继续长期持有公司股票”。
提交材料的当天,赵宇带着专项小组前往证监会,与上市监管一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长达 4 小时的当面汇报。他将举报材料的指控逐条拆解,用详实的文件和数据证明辰星并购的合规性:“比如举报中提到的‘低价收购关联方资产’,经核查,途畅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与辰星无任何关联关系,双方的股东结构、管理层均无重叠,所谓的‘关联关系’是举报方捏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