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的号角响彻云霄,却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沉郁。旌旗依旧招展,甲胃依旧鲜明,但归来的唐军将士脸上,少了些狂喜,多了份历经生死后的肃穆与疲惫。队伍中,那辆由重兵护卫的玄色御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长安城早已万人空巷,百姓箪食壶浆,涌上街头,迎接王师归来,更期盼能看一眼他们奇迹生还的陛下。然而御辇帘幕低垂,无人得见天颜,唯有长孙皇后偶尔露出的憔悴侧脸,让人心生不安与敬畏。
皇宫之内,气氛更是凝重。房玄龄、杜如晦等留守重臣早已跪迎在朱雀门前,看到御辇安然返回,才稍稍松了口气,但得知陛下虽生还却仍昏迷未醒,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灵剑之主们并未参与盛大的凯旋仪式,他们随着御辇悄然入宫,守护在甘露殿外。程咬金拄着光华内敛却煞意潜藏的鱼肠剑,尉迟恭按着威压沉凝的泰阿,静尘与张胥一左一右,承影与龙渊虽已归鞘,清冷与湛蓝的微光却依旧流淌。欧煌带着疲惫却兴奋的如意,如意腰间纯钧紫气莹然,与师父手中那柄已然彻底破碎、却依旧被郑重捧着的赤铜剑胚碎片隐隐呼应。
青州鼎被暂时安置于太极宫前广场,由袁天罡、李淳风布置阵法温养净化,其散发的磅礴生机,让整个皇城都仿佛焕然一新。
经太医署圣手联合会诊,确认陛下身体已无大碍,甚至比东征前更为强健,那磅礴的生机与体内融合后的帝皇剑意,需要时间慢慢适应和苏醒。
数日后,一个清晨。甘露殿内,晨曦透过窗棂,洒在李世民苍白的脸上。他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睫毛颤抖,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双眼中,不再是重伤后的浑浊与疲惫,也不是强行引动剑意时的决绝与金芒,而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容纳了山河岁月,洞察了生死玄机。
“陛下!”一直守候在旁的长孙皇后喜极而泣,紧紧握住他的手。
消息很快传出,群臣激动万分,纷纷入宫问安。
李世民靠在榻上,虽仍虚弱,精神却清明无比。他听着李靖、李积汇报东征善后、辽东安置、高句丽归降等事宜,目光偶尔扫过殿外侍立的灵剑之主们,微微颔首。
待政务奏对暂毕,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番东征,凶险异常,然赖上天庇佑,将士用命,乃至……神器显灵,方得惨胜而归,荡平妖氛,夺回九鼎之一。此非朕一人之功,乃华夏气运不绝,英灵庇佑。”
他目光落在程咬金、尉迟恭、静尘、张胥、欧煌、如意等人身上:“诸卿,护驾有功,力挽狂澜,朕心甚慰。各有封赏,稍后便知。”
众人躬身谢恩。
李世民又看向袁天罡、李淳风:“袁师、李师,那幽冥裂隙虽暂封,然其根未除,隐患仍在。青州鼎需尽快归位,以镇东方气运。泰山兖州鼎沉寂之事,亦需尽快解决。此事,便交由二位师长费心。”
“臣等遵旨。”袁李二人肃然应命。
“至于尔等……”李世民目光再次扫过灵剑之主,沉吟片刻,“灵剑已然重光,然其性各异,其责未改。是归于朝堂,还是散于江湖,朕不强求。唯望尔等谨记,剑之所向,当为华夏。”
众人神色各异,皆若有所思。
半月后,李世民身体大致康复,于太极殿举行大朝会,正式处理积压政务,论功行赏。
程咬金晋封司徒,尉迟恭晋封司空,赏赐无数。程咬金抱着新赏的金锏咧嘴直乐,却依旧觉得不如腰间断剑顺手。尉迟恭沉稳谢恩,泰阿剑悬于腰间,威仪自生。
静尘与张婉婉拒了朝廷官职,只领了虚衔和赏赐,打算继续云游四方,监察天下邪异。承影与龙渊,本就不属于庙堂。
欧煌莫氏受封将作监大匠,爵至郡公,恩宠无比。如意因其特殊功绩,被特赐脱离奴籍,授将作监少匠之职,伴随欧煌莫氏左右,学习锻铸与符文之道。纯钧剑依旧佩戴在他身上,尊贵紫气日益醇厚。
窦建德因后勤之功,加封食邑,其心中那点不甘,似乎也在这浩荡国恩与见识了灵剑真正的力量后,渐渐澹去。
而最重要的,是关于十柄灵剑的归宿。
这一日,李世民单独召见了所有灵剑之主,以及袁天罡、李淳风。
“灵剑乃镇国神器,非一人一姓之私物。”李世民看着众人,缓缓道,“朕意,于凌烟阁旁,另建‘剑阁’,供奉十剑。然非禁锢,而是予其选择之权。愿留于朝堂,镇守国运者,可入剑阁,受香火供奉,亦可由其主佩戴,护卫宫禁。愿游历天下,择主而辅,或静待机缘者,亦可自行离去。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闻言,皆感陛下心胸开阔,思虑周全。
程咬金第一个嚷嚷:“陛下!俺这老伙计跟俺惯了,离了俺它吃不香睡不好!俺还得戴着它给陛下看门呢!”众皆莞尔。
尉迟恭沉声道:“泰阿愿镇守宫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