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峪的硝烟尚未在记忆中澹去,静尘一行人已踏上了新的征途。窦建德需留下整顿河北残局,安顿降卒,并继续暗中追查“无面者”的线索。临别前,他将一枚刻有夏字印记的令牌交给静尘:“河北绿林,见此令牌如见我,或可提供些便利。”
众人南下,渡过黄河,中原大地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北地的苍凉、巴蜀的险峻、江南的灵秀皆不同,中原自有其博大、厚重与纷扰。战乱虽平,但各地门阀、义军残余、江湖势力盘根错节,暗流涌动。
这一日,众人抵达东都洛阳。
洛阳历经战火,虽不复隋炀帝时的极尽奢华,却依旧是天下有数的大都会。城墙高耸,宫阙巍峨,洛水穿城而过,舟楫往来,街上人流如织,胡汉杂处,叫卖声不绝于耳,透着一股顽强的生机。
“乖乖,这洛阳城可比成都府还要热闹!”如意瞪大了眼睛,看着街边售卖各种新奇玩意儿的摊贩,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胡饼闻着真香!”
严挺之则微微蹙眉,洛阳的繁华在他看来略显喧嚣浮躁,不如成都府那般温文尔雅,更不及他书院清静。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袖中的贞观剑,感受着那温润正直的剑意,方能心安。
苏娘子依旧白纱遮面(以免容颜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冰弦剑用布囊仔细包裹背在身后,她安静地打量着这座城市,眼神清冷,仿佛一位误入红尘的方外之人,与周遭格格不入,却又自成一格。
张胥感慨道:“洛阳乃天下之中,历代帝王多建都于此,底蕴深厚。只是自前隋末年以来,几经战乱,王气稍减。不知那感应中的灵剑,会在此地何处?”
静尘闭目感应片刻,摇了摇头:“气息依旧模湖,似乎被洛阳本身庞杂的人气与地气所掩盖,难以精确定位。但可以肯定,就在城中或其左近。”
他们寻了间不起眼的客栈住下,决定分头打探消息。张胥去茶楼酒肆,那里是三教九流汇聚之地;静尘夜探一些可能藏有隐秘的场所;严挺之则去拜访洛阳城中的几家知名书院,试图从文人圈中寻找线索;苏娘子带着如意在市面上逛逛,或许能从市井传闻或器物流转中发现异常。
洛阳的水,果然很深。
张胥在茶楼坐了一下午,听到的多是些家长里短、生意往来,或是关于朝廷新政的议论,偶有提及江湖事,也只是些小打小闹,并未听到与灵剑或幽焰卫相关的消息。
静尘夜间探查了几处前朝废弃的府邸和一座香火不旺的古寺,除了一些躲藏的流浪汉和些许阴气,并无特殊发现。
严挺之拜访书院,倒是受到礼遇,但他询问古剑、异事,那些夫子们多是摇头,只与他探讨经义文章,让他无功而返。
反倒是如意和苏娘子这边,似乎有些意外收获。
如意孩子心性,对街上的一切都好奇,尤其喜欢看那些卖古董玩器、旧书残卷的地摊。苏娘子跟在他身后,看似随意,实则冰弦剑意细细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在一个拐角的旧书摊前,如意正翻看一本缺页的《山海经》残卷,忽听旁边两个穿着体面、像是大户人家仆役模样的人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北城永宁寺那边,最近不太平。” “咋了?又闹鬼了?那破庙不是荒了好些年了吗?” “不是闹鬼,是闹宝贝!前几天夜里,有人看见那废寺里头有金光闪动,还有奇怪的响声,像是……像是打铁,又像是念经!” “胡扯吧?谁大半夜去那鬼地方打铁念经?” “骗你是孙子!更邪门的是,第二天有人壮着胆子去看,屁都没找到,就在地上捡到几片碎金子,成色极好!现在好些泼皮无赖晚上都摸过去想碰运气呢!” “还有这等好事?……”
两人说着走远了。如意却留了心,他扯了扯苏娘子的衣袖,小声道:“苏姐姐,你听到了吗?永宁寺,金光,打铁声!会不会……”
苏娘子眸光微动,冰弦剑传来一丝极细微的感应,指向北城方向。“去看看。”
永宁寺曾是北魏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后历经战乱,逐渐荒废,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荒草萋萋,白日里都少有人至,更别提夜晚。
是夜,月黑风高。静尘、张胥、严挺之听闻消息后,一同来到永宁寺外潜伏。
寺内果然有动静!
并非泼皮无赖,而是几个身手矫健的黑衣人,正手持罗盘等物,在废墟间仔细搜寻着什么,动作专业而警惕。
“是幽焰卫的人!”静尘传音道。他们的气息虽然极力隐藏,但那种特有的阴冷邪气,瞒不过承影剑的感知。
“他们也在找?”张胥皱眉,“看来那灵剑气息泄露,不止我们感应到了。”
就在这时,废墟中央一处坍塌的佛殿地基下,忽然传来一阵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紧接着,一道灼热、暴烈、充满无尽锋芒与决绝意味的金红色光华冲天而起,将周围照得一片透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