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竟然不知道,他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站到了高中生物理竞赛的世界之巅。所以他留下的U盘,他云盘里的资料,他对竞赛命题那种精准的预判……一切都有了解释。他早已走过她正在艰难攀登的所有山峰,并且抵达了更高的地方。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不是自卑,而是一种更加清晰的认知——他们之间,隔着的不只是太平洋,还有一段她尚未企及的、由时间和绝对实力构筑的距离。
“咦?你认识他?”陈梓萱注意到她的失神,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沈倦啊!听说他超厉害的,拿了金牌后好像就直接被MIT挖走了,都没参加高考。真是传奇人物。”
“嗯…听说过。”林晚照收回目光,轻声应道,心底却像是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阵阵。他比她想象的,走得更快,更远。
傍晚,她独自一人坐在未名湖畔的长椅上,看着夕阳在湖面上洒下碎金。白天的兴奋与成就感慢慢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宁静,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国家级竞赛,IPhO……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如今似乎清晰可见。而沈倦的存在,像是一座远方的雪山,提醒着她世界之大,学海无涯。
她拿出手机,鬼使神差地,再次点开了那个备份的音频文件。
“林晚照……”
“……飞吧。”
那个沙哑的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这一次,她听着这句话,心中不再有酸楚或依赖,而是一种平和的理解,以及一丝微弱的、却不容忽视的渴望——渴望有一天,能真正凭借自己的力量,飞到他曾翱翔过的高度,甚至,去看看他此刻所见的风景。
她关掉音频,给母亲发了条报平安的短信,又回复了苏小小和赵蔓好奇的询问。然后,她打开笔记软件,开始记录下这几天论坛的收获和思考。
论坛结束,林晚照满载而归。不仅仅是知识的扩充,更是眼界的开阔和心态的蜕变。回到家,她将论坛的纪念品和笔记拿给家人看,兴致勃勃地讲着见闻。父母和奶奶听着,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们或许不完全理解那些深奥的物理名词,但他们能感受到女儿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找到了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光芒。
“我们晚晚长大了,”奶奶摸着她的头,慈爱地说,“心里装着更远的地方了。”
家庭的温暖一如既往地包裹着她,但这一次,她感受到的不再仅仅是庇护,而是一种无条件的支持,支持她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短暂的休整后,林晚照立刻投入了国家级竞赛选拔的冲刺备战。论坛的经历让她对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不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训练计划,而是开始主动寻找自己的“创新点”,尝试将论坛上学到的新视角、新思想融入到解题和实验设计中。
她使用了系统奖励的“深度思考”权限,在一道涉及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常数的复杂题目上,耗费了整整一个下午,构建了一个虽然稚嫩但逻辑自洽的、基于“变分原理”的推导模型,让前来指导的王老师都大为惊讶。
“看来这次京市之行,收获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王老师看着她的草稿,眼中满是激赏,“保持这种思考的独立性和深度,国家级竞赛,你大有可为。”
林晚照用力点头,眼神坚定。她知道,通往巅峰的路从来都不轻松,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然而,就在选拔赛前夕,她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她在论坛上认识的一位京大物理系的年轻助理教授,姓周。周教授在电话里语气温和却直接:
“林晚照同学,我对你在论坛小组讨论上的表现印象很深刻。我们课题组目前正在做一个与拓扑光子学相关的前沿项目,需要一些对基础物理有深刻理解、同时又具备创新思维的研究助理。不知道你对参与这样的科研实践有没有兴趣?当然,这可能会占用你一些备战竞赛的时间,但对你长远的发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帮助。”
科研助理?京大课题组?
这是一个完全超出她预料的邀请,一个直接触摸真实科学研究的机会。
它与迫在眉睫的国家级竞赛选拔,在时间上形成了最直接的冲突。
她站在人生的又一个岔路口。
一边是清晰可见的竞赛阶梯,另一边是充满未知却诱人的科研旷野。
她该如何抉择?
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与远在MIT的那个身影,又是否有着某种看不见的关联?
林晚照握着电话,听着周教授耐心的等待,窗外的阳光正好,她却感觉仿佛有风云在胸中汇聚。
喜欢重返十八岁:我的学神之路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返十八岁:我的学神之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