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养鸡的事汇报完毕,林鸿彬接着进了林国雄的办公室,把一份虫子养鸡资料给林国雄。
“叔,这是我们林场搞的虫子养鸡的资料,请你帮忙转交部队那边,看他们能不能用的上。”
“噢?那我得认真先看一看。晓玲写信回来,说你们搞的这技术成果很不错?”
“还行,比当时的期望高了一些!”
“那你们应该是立大功了,特别是大规模推广开后,得先恭喜你们!对了,你上次那种酒还有没有?我需要一些来送人!”自家人也不客气,直接提了要求。
“有,我过几天带下来一些。要不要用玻璃瓶装?”
“不用,要的就是竹筒装的。”
“叔,竹筒装的可不耐放?”
“没事,多带些下来。你需要什么?”
“我需要准备些布、烟、两块手表,叔,帮我收集些票吧。”
“行!”
其实他空间里有很多票,年前在糖厂换的票还很多,但不要点不行,有来有往才是正常关系。
从县政府出来,去了国营中药店,这里的厨房彻底的成了一个卤菜点了。
林鸿彬照样运了一头野猪过来,还提了两竹筒果酒两竹筒五粮酒。
“林老弟,来了。先看看你要的东西。”
地上堆着人参、黑枸杞、党参、丹参等种子或活体,还有黄杨木、榉木、东北红松、木杏、扁桃的种子和枝条,又是满满一堆。最近都在下雨,枝条还很新鲜。
“唐老哥,这是我自己酿的野果酒,你尝尝?”林鸿彬提了新酿的两筒果酒,放在办公桌上。
唐主任拧开盖子,闻了闻,小心的尝了一口,咂吧下嘴,又的喝了一口,含在嘴里稍微鼓动腮部,细细感觉,然后分几口咽下。
“好东西!”
“这两筒是自己酿五粮酒,酒曲放少了,你帮忙尝下这比例对不对。”
唐主任也按刚才的动作细品了五粮酒。
“还行,淡了一点。”
“更喜欢哪一种,过几天给你带来。”
唐主任果断的选择果酒:“我还是喜欢果酒多一些。”
从唐主任的选择看,林鸿彬酿造的五粮酒应该不咋地,先不酿了。本地人基本是酿糯米红酒的,想学酿五粮白酒很难找到师傅。
县城事毕,开拖拉机回家!
这一次没有人拦路了,一路很顺利。
回到古邑公社,已经过了中了,找了地躲进空间吃了饭,然后去碾米厂,再去榨油坊。趁着有运输工具就多弄一些粮食、油料出来加工,反正放在空间仓库里又不会坏了。
给拖拉机加油后,林鸿彬又去了砖头厂换水缸和咸菜缸。
林鸿彬在古邑忙碌的时候,在清源县县委,蔡德海拎了一袋文件,敲开了张宝言书记的办公室。打过招呼后,蔡德海打开文件袋,递给张宝言一份文件。
“林鸿彬同志是今年年初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转业前刚立了功,只是家里长辈年纪大了,才申请回乡照顾老人。”
“也是部队出来的?我看看。”
张宝言接过资料看了起来。
“诶呦,他爷爷还是位老同志啊!父亲也是烈士。江夏军事经济学院,金陵军区****部队,48年5月出生,48年的今年都24岁了,怎么看着那么面嫩呢?”
林鸿彬这样的革命家庭、烈士子女出身不少见,但面嫩在现在就很稀奇了。任命林鸿彬为林场场长时,张宝言可没有认真看林鸿彬的资料。林鸿彬报到时也没见过本人。
“刚来报道那会还好,还算正常,这几次来汇报工作,越来越白皙,可能林场的山水养人。”
蔡德海回着话,又从袋子里拿出一份资料:“林鸿彬同志一到林场就弄了个劈柴器,大大提高了劈柴的效率,现在县里所有的林场都配备了,用过的都说好。林鸿彬同志到林场一周之后就组织知青开始虫子养鸡试验,第一阶段已经取得成功。现在处于规模化养殖试验阶段,但看着已经没问题了,林场养的鸡超过两千五百只,每天产鸡蛋1000枚左右。”
“两千五百只?那都赶上一个养鸡场了。”
“是啊,没想短短时间能搞出这么大阵仗。现在又在着手准备养兔子了,按他的规划还要养鱼,这副业搞的有声有色的。思想上的工作也没落后,知青林场学习教员思想也没落下,并积极引导知青向党组织靠拢,现在知青们都提交了入党申请。”
“还有,前一段时间那个特务案件就是他发现的。从这两个月的表现看,林鸿彬是个靠谱的同志。”
“难得你用靠谱这两字去评价一个年轻人,看来以后得多关注关注,可以列入重点考察对象。”
蔡德海又递上一叠资料:“这是他们虫子养鸡试验的数据资料,我昨天看了一遍,看着没什么问题。我想找个地方验证一番,没问题的话就在平原地区建个养鸡场,然后在县属单位推广。”
“这技术看着不难,很容易推广啊!这后面还有附言?‘大规模虫子养鸡的重难点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由于试验时间过短,暂时无法提供这方面的详细数据,畜牧部门应可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及实时指导’。这一点提醒的好,大型养鸡场出现很久了,畜牧部门的知识经验都有,验证工作就交给畜牧部门吧。”
“行,那我去安排!”
喜欢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