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试着用写作助手修改了一下,一下加了好几百字!这是第一次用写作助手!)
第二天早上,林鸿彬难得进了养鸡基地。
“秋英,现在有多少只鸡?用来繁育的九斤黄和河田鸡先不管。”
“这成年母鸡有1800余只,公鸡400余只。
后面的就是5月初孵出的2000来只,这批鸡过些天食品站的也会过来运走。
6月份孵化的鸡还有1万来只。7月份开始的就比较多了,每周有5700只左右;8月的小鸡倒是少了一些,还剩1万二左右。”
徐秋英指着鸡说道。
“小鸡养那么多有没有压力?”
“养小鸡没什么压力,但6月份的小鸡大一些后就有压力了。养虫堆没地方堆了,虫子不够吃,杂粮的压力也很大。”
“你去估算一下以现在能力能养多少鸡合适,多余的雏鸡让子好联系供销社卖一些,应该有很多家庭需要。把杂粮的需求也统计上报。”
“收到!”
中午吃完午饭,管理层坐在一起开了个小会。
林鸿彬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信件,轻轻摇晃着说道:“大家都知道,咱们林场的鸡现在可是出了名啦!看看这些信,全都是找咱们买鸡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我昨天仔细统计了一下,就目前咱们林场的状况而言,成鸡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满足啊!这事儿就先不提了。不过呢,在孵化这方面,有两个重要任务是必须要去完成的。”
林鸿彬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第一个任务,就是县里把鸡蛋任务得取消了。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要额外给县里提供三万四千只鸡苗。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他稍作停顿,让大家消化一下这个信息,然后又接着说:
“第二个任务,是军区那边给我们下达了一个十万只鸡仔的任务。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啊,但既然任务来了,咱们就得想办法完成它!”
“噢!”
“这么多!”
在座的各位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军区的任务要求几个月完成?我们还有其他任务啊。”陈建新问道,显然,他对这个时间安排非常关注。
“两个月多一点!”
“两个月?场长,这么赶啊!根本完不成啊!”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而且,我们林场也没有那么多的鸡蛋啊。”
林鸿彬早有准备:“我找人去收一些鸡蛋,大队那里鸡蛋的数量也不少,各村里养的也都是这个品种的鸡。
孵化的话,再建10个孵化室,反正在75天内必须搞定。孵化室也不用担心太多了,以后的任务可能更多。”
林鸿彬扬了扬手中的信件。
鸡蛋村里是不少,空间里更多,找个借口卖些鸡蛋给林场。
见鸡蛋问题场长能解决,陈建新也没再说话了。
“第二件事,月底的时候,咱们林场将会迎来 60 名新的知青。”
林鸿彬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
“不会吧?”有人惊讶地喊道。
“领导们疯了吗?这么多人,怎么安排啊?”另一个人也附和道。
林鸿彬看着大家议论纷纷,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抱怨也没有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讨论如何带好这些新知青。大家回去都好好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汇总到子好这里。”
会议室里的人们渐渐安静下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见大家都不再说话,林鸿彬接着说出了第三件事:
“咱们林场的各种小组越来越多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合了。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小组,管理结构必须进行改革。
同样的,大家回去也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周末再碰一次头,讨论具体的改革方案。”
虽然怎么改都由林鸿彬说了算,但这种事情绝对不能缺少知青们的参与,否则他们又如何能产生那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呢?
毕竟,只有让知青们真正地参与到其中,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是这件事情的主人,才会对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林鸿彬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大家似乎也没什么其他事情了,他便把一叠信递给了郭子好。
“子好,这些信你负责回复一下。就说我们林场最近任务比较紧,暂时无法满足众多单位的需求,记得盖上章。”林鸿彬叮嘱道。
“行,我记下了。”
“你找个时间去供销社,委托供销社收购些玉米和高粱,或者直接用雏鸡换也行。”
“大家还有事吗?没事的话,子好、明林留下,其他人都出去!”
等其它人都出去之后,林鸿彬申请有点严肃:“志德和雅婷要回来了,你们做好交接工作。
就是有个要求,尽量调整三、四月找村子换鸡的价格,重新做一遍也没关系!那是人情价,账那么做不太合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