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快到了,在遥远的首都,军委首长给教员汇报了一系列成果作为国庆献礼。
其中,军委办特意将几只辗转送达的 “九斤黄” 大鸡列入汇报清单。
这几只鸡被视作践行 “5.7 指示” 与 “民兵工作” 的鲜活成果,一同送来的还有青云山知青林场与林鸿彬的详细资料,包括几次媒体采访记录、林鸿彬在学习会上的发言纪要等。
看到1米2多的大公鸡,教员还起身,饶有兴致地比量了一下鸡的高度。去年的9.13事件对他的打击很大,现在身体不太好!
得知这是国产鸡种选育的、而不是从国外引进品种时,他更是露出了笑容。
“这是不是世界最大的鸡?”
“据我们了解,目前来看是的。”
“很好嘛,说明我们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全世界最好的嘛!养鸡可以,其他领域同样能做到!”
教员很豪气的挥了挥手,“世界最大”这个意义重大。
顿了顿,朝军委的同志了解下具体信息,得知林鸿彬和知青林场的情况后说道:
“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群众中去,农村广阔天地确实可以大有作为。做的好的单位就该宣传宣传,知青单位就该向他们取取经。”
又翻了翻林鸿彬的资料和在学习会上的讲的内容:“青年人就应该这样,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还能干出成绩来。”
“大炮、真理!这位年轻同志这话总结的到位。没有现代的装备,要战胜帝国主义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备注1)
军队要做好大战的准备,一定要从思想上、物质上、政治上,加紧做好战备,把我们全部工作的立脚点都放在‘打’字上。”(备注2)
教员这么一说,国家机器开动起来了。
只是这一切,远在青云山的林鸿彬对此一无所知,他还在按部就班地打理着林场的日常事务。
月底,大队的三个生产队也把近两千只空间一代鸡都卖给了供销社。老章同志特地给林鸿彬送了一箱茅台表示感谢。
古邑生产队也换走了近千只得半大鸡,打算在村里推广养殖。
10月2日,华夏日报和多个省报转载了闽省省报的文章《激情飞扬的青春--记闽省清源县青云山知青林场》。
教员题写按语:“青年人生命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是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备注:3)
这被称为“10.2指示”。
报纸的下一个版面,对培育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鸡品种也做了一番宣传,着重在“世界最大”上做文章,并对教员的话做了深刻的解读,宣扬赶超英美,勇做第一。
并大力宣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并号召各知青单位向清源县青云山知青林场学习。
学习青云山知青林场敢于打破常规视野,对各种事物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并把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做一个有家国情怀、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知识青年。
现在正是送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季节,这波宣传引起巨大的反响,掀起了又一轮的上山下乡的热潮。
军队里的各报纸也转发了《军队是个大熔炉》的文章,对林鸿彬也是一阵宣传。
号召部队的战士们学习林鸿彬同志,多在部队磨炼自己,多学习各种知识。并引导优秀的社会青年参军,到部队锻炼。
教员对青年人的指示也传到省委,省委第一时间传达给各地委、专委、市委。
蒲阳地委那也不磨叽,一通电话给了县委。
可这一连串的震动,林鸿彬却毫无察觉 —— 林场既收不到《华夏日报》,也没有收音机。
此时的林鸿彬,正和林巧玲、陈晓庆一起整理林场的季度工作资料。有了专职文员后,他总算不用再自己熬夜写报告,工作轻松了不少。
按照计划,第二天他要去县里汇报工作,所以三人一上午都在核对数据、完善报表。
中午饭后,又搞了个季度优秀员工选举,能得奖的基本是老面孔了。
傍晚,邮递员急急忙忙的送来一份加急电话记录:请林鸿彬同志于10月3日务必前往清源县革委汇报工作。
10月3日,林鸿彬按自己的节奏开着拖拉机,带着鸡、鸡蛋、蔬菜、熏鸭去县里了。
最早孵化的那批鸭都成年了,林场剩下的公鸭被林场杀了一批做成熏鸭了。
今天也是军区过来运走第一批鸡苗的日子,接待就由郭子豪他们解决了。
林鸿彬先进了林业管理局,郑瑞清翻着林场改组的资料,说道:“你们林场的动作很大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