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林场,当然还是要开会,在群策群力下,给林场产品做的标记就用蒸好的竹环套在鸭脚上,以后林场卖出的鸡鸭鹅都套上脚环,就是有点费人工。
之后,林鸿彬就窝在林场哪也不去,就守着快生产的老婆,日子过的像抱窝的老母鸡,有需要外出的事宜也都推给郭子好、黄镇山他们去处理。
一到三月,林场就进入“农忙季”,树要种、菜要种、杂粮也要种。
不过得先把厨房的事情得先解决,现在几位嫂子也都怀孕了,百来号人的饮食都让他们忙活就有点不合适了。
林鸿彬回村里,找上林国宏这个村厨:“叔,来林场帮忙啊,长期的。”
林国宏一听,眼睛都亮了:“真的?”
林振元、林国宣他们在林场当长期工,村里人可羡慕的紧,虽然生产队去年收入也不低,但与林振元、林国宣他们安全且稳定相比,还是在林场当个长期工更有诱惑力。
可他又有点犹豫:“可是我去了林场,村里的怎么办?今年生产队可是要开荒的。”
“开荒不是还要一段时间吗?你带两个徒弟去林场厨房再练一练,等到开荒时也差不多了,你都带了这么多年了。”
林国宏点点头:“那我去和振文叔商量一下。”
“不着急,你们商量好再说。”
两天后,林国宏带了两个徒弟来林场厨房正式掌勺,同时接手了一叠的菜单。得益于前些年的扫盲,林国宏还是认识些字,不认识的字就算是问也都把菜单上的都给问全了。
拿到菜单后的林国宏那是大喜过望:“鸿彬啊,你就瞧叔的,一定把林场的厨房整到全公社最好!”
“那就辛苦国宏叔了。”
今年没有林业局的任务了,但树还是要种的,油茶树、桑树这些经济林木得多种点,各种果树也还要种一些。
这次植树就没有请村里的乡亲,林场知青们直接上,也得给新知青们上上强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植树会战,为此,林场还向周围的村子借了一些锄头。
张钰琪和办公室的几位姑娘也是全程参与,让这几位从来没干过重活的女同志一吃完饭就直直的躺在床上。
黄镇山这个老教导员倒是很耐操,全程参与后还能保持不错的状态。
祝爷爷也是轻轻的参与一番,他活了60多年都没干过农活,没想到老了来林场后补上这个经历。
张启雄、邱南杨两位也上山练了一番。
种完树,就是会战种菜、种杂粮。去年年底开垦了30来亩的新旱田,今年都得种上。
新开荒的旱田在浇了几次粪肥发酵后地也不薄了,两个月就长满了草,现在只要除去草就可以种菜了。这个时候几位嫂子就是知青们的老师了。
当然,新田一大半是种各种豆子,并套种玉米。地瓜、西瓜不能落下。
春土豆也得试一下。去年试种的效果还不错,秋土豆有6成是正常的,有4成长得奇形怪状;冬土豆有8成5是正常的。说明空间土豆还是能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
林鸿彬又让郭子好去了趟县里,把中药店的唐主任请到林场。
一看到林场牌子,唐主任突然叫起来:“林老弟!原来你们就是青云山知青林场啊!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鸿彬场长?你可把我瞒得好苦!”
林鸿彬哭笑不得 —— 他们俩第一次碰面的时候,林鸿彬可没有工作证,至于名字老唐也就随意的看了一眼!
他赶紧摆手:“唐老哥,这都是虚名虚名,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先是引见了祝爷爷,三人泡茶聊天,林鸿彬负责泡茶,祝爷爷和唐主任负责聊天,主要是聊中草药的知识和中医,这个林鸿彬基本插不上嘴,他没看过几本医书,就算记忆力再好也用不上。
林鸿彬也知道了唐主任的的名字:唐清原。
下午带着唐主任、祝爷爷、邱明林、谢秀福、陈建新等一行人进了日光暖房,数种药材的苗已经出苗一些日子。
唐清原一看,眼睛都直了:“铁皮枫斗?金线莲?你们是怎么弄出这么一大片的?厉害啊!”铁皮枫斗就是铁皮石斛。
林鸿彬解释:“我们是用茎秆分段插穗,所以繁殖的快一些!”
“那这也太快了吧!”
“我们调了些生根水,茎秆泡一泡就能生根!”
能不快吗,空间外挂了解一下。
林场有糖、有米醋、有蜂蜜,有酵母、有洋葱,还有林鸿彬经常弄到的香蕉,倒是弄了不少种的生根水了。
“生根水?可否匀我一些?”
“我们把生根水的配方印了小册子,你回去时可以带上几本!”
“那就再好不过了,多谢林老弟了,哈哈!”唐清原满脸笑容的对林鸿彬表示感谢。
唐清原又看着周围的绞股蓝、黄精、麦冬、太子参等数种药材苗,也是啧啧称奇。
唐清原问道:“林老弟,你们准备怎么种药材?”
“现在暖棚不够,只能种在户外,一部分种在野外,一部分种在田里。这次是想让你指导指导,教我们一些这些药材的习性和怎么采收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