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青云山知青林场突然来了一个调查小组。
话倒是说的很客气,就是请林鸿彬回避,直接把林鸿彬赶回家里,搞的林鸿彬一头雾水,林场的人也都被吓到了——这是出啥事儿了?
三天时间,调查小组走遍了林场的角角落落,翻遍了林场所有的账本,也询问了林场诸多的人员。
说白了,调查集中在几点:
青云山知青林场的工作成果是否属实;
林场知青们生活上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受到林场管理者的不合理的打压;
管理者的作风,特别是林鸿彬这个场长的作风有没有问题;
林场管理者在经济上有没有问题,特别是林鸿彬这个场长有没有挪用公款、贪污之类的问题。
三天查下来,工作成果和生活作风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经济问题就多了。
林鸿彬签字领走的太多笔款项,都确认过是卖物资给林场,包括蛋、鸡、羊、粮食、杂粮、树苗、鱼苗、水果等,价格倒是与国家的收购价差不多。
当然还有数百只活猎物没有计算费用,但林场都有记录。
三天后,林鸿彬被叫回到林场。
调查组的人很客气的把林鸿彬请到会议室,先道歉:“林场长,很抱歉,工作需要。”
“我理解!”
对方接着问:“林场长,有些问题需要和你确认下。我们调查发现,很多物资都是你出去买的,你能说说原因吗?”
“我从小就在公社跟爷爷一起住,各个大队各个生产队我都有认识的,要买计划外物资,知青林场里只有我比较方便。”
“能说说理由吗?”
“我找的基本上是以前的老游击队员,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也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子侄,对我比较照顾,照顾死去战友的孩子这是传统。
当然我们林场也没亏待过这些帮忙林场的生产队,我们林场有掌握什么新技术也都现在他们那里做推广。”
林鸿彬只能编谎言了,林鸿彬就赌这些调查组的人不会去查。作为教员亲点的模范单位是不能出问题的,无则加勉,有则“盖”之,一但查到出题了,也得帮忙把问题解决了,实在解决不了得,就得把问题给遮盖掉。
调查组的领导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他们是看过林鸿彬的资料,知道他爷爷是老游击队长,父亲是烈士,用这个理由也能说的通,他们调查的目的不是解决林鸿彬,只要有合理合规的解释就可以了。
“非常感谢你的配合,我们对你的所作所为表示钦佩!”
“谢谢夸奖!领导,我能问问这次调查的原因吗?”林鸿彬趁机问道。
调查组的也没瞒着:“告诉你也无妨,你们隔壁的蒲阳县有位叫郑庆宏的教师,他写信给教员,说他儿子下乡后日子过的多么的不好,然后中央下令彻查上山下乡。因为其他地方查出太多问题了,所以省委领导安排我们到这里调查一番。”
听了调查组的话,林鸿彬瞬间呆住了。
郑庆宏?不是李庆霖吗?在林鸿彬重生前的世界,给教员写信的是叫李庆霖的教师,他写的信成为中央高层调整知识青年政策、补助生活困难、改善供应,对迫害知青的地方干部严厉整肃的一个契机。(备注)
李庆霖不仅是“敢于上书的同志”,同时也成为了“改变知青命运的先驱”,不久后被誉为“反潮流英雄”,从此平步青云,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名普通教师晋升为副部级干部。
但他得势后站在“四人帮”这边,结局当然是被隔离审查清算,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来是提前出狱了,这结局可不美好。
现在就是这上书的人不一样了,时间上也提前了一些,没了李庆霖,就出个郑庆宏,在差不多的时间干着类似的事情,这世界的惯性还是一样的强大。
就不知道这个郑庆宏会不会与李庆霖一样,还是结局有所差别。
两天后,青云山知青林场调查报告堆在省委某领导的案上,领导看了后说道:“有些小问题,没大问题就好,至少林鸿彬是个靠谱的同志。只是青云山知青林场能成功,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们的成功无法复制,罢了!”
问题肯定是有的,至少林场的知青有一大半是走关系进来的,但这种事情不能提,面太大了。知青们现在干的也不孬,从结果上明显是好的,也就没必要揪着不放。
“领导,他们整理、研发的技术是可以复制的。”秘书提了一嘴!
领导点点头:“是啊,用他们的技术就好,都是易学易操作的技术,就虫子养鸡和甘蔗渣养殖就够他们林场吃好多年的了。
给省报的同志打招呼,让他们多宣传好的,多宣传正面典型,青云山知青林场才是我们省上山下乡工作的模范,要多向他们学习。不要因为郑庆宏给教员写信就都把目光都聚集在他那边。”
“是,我马上安排下去!”
经过调查的事情,最近林鸿彬对报纸就期待的许多,他想看看郑庆宏事件后有什么新动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