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回朝那日,京城宛如被节日的画笔精心妆点,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宽阔的街道两旁人山人海,百姓们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他们早早地便自发聚集在此,只为一睹英雄们的风采。当萧瑾之率领着得胜之师缓缓踏入城门时,欢呼声浪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席卷而来,几乎要将整个城市掀翻。然而,就在这举城欢庆的时刻,皇宫之内却是另一番紧张肃杀的景象。
皇帝端坐在御书房内,龙案上的奏折堆积如山,可他的目光却未停留在这些公文之上,而是紧紧盯着眼前跪地禀报的暗卫首领。随着暗卫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六皇子携重兵围困养心殿,意图逼宫!”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天空。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砚跳起,怒吼道:“逆子!竟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愤怒之下,他当即下令宣萧瑾之紧急入宫勤王护驾。
与此同时,宁婉悦接到了另一道懿旨,让她彻查后宫嫔妃接连中毒事件的源头。此任务责任重大,关乎皇家颜面与宫廷安稳,她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命后便即刻动身前往后宫。于是,在这一特殊时刻,萧瑾之与宁婉悦虽同处京城,却被重重宫阙阻隔,只能遥相呼应,各自为战。
金銮殿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空气都被凝固成了实质。六皇子一身华服,趾高气扬地站在大殿中央,手中高举着一份所谓的“先帝遗诏”,企图以此合法化自己的篡位行为。他环视四周群臣,眼中满是挑衅与傲慢,大声宣称:“吾奉父皇遗命,当继大统!”其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几分狰狞。
萧瑾之迈着沉稳的步伐步入金銮殿,他身姿挺拔,神色冷峻,目光如电般扫过六皇子手中的伪诏,随后从怀中掏出一叠铁证。这些证据包括六皇子与外敌往来的密信、详细的账册明细,以及那块刻着蟠龙纹样的玉佩——这正是之前在朔方城发现的关键物证之一。他逐一展示这些证据,每拿出一件,便详细陈述其来历与意义,声音洪亮而清晰,响彻整个大殿。
随着萧瑾之的揭露,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满朝文武皆惊愕失语,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看似恭顺的六皇子竟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举。一些老臣甚至颤抖着身躯,指着六皇子怒斥其罪行。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扶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怒极攻心,突然身子晃了晃,险些晕厥过去。在昏倒前的一刻,他拼尽全力留下口谕:“着即废黜逆子,幽禁宗人府!”
侍卫们闻声而动,迅速上前将呆若木鸡的六皇子拖下殿去。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子如今狼狈不堪的模样,众人无不感慨万千。萧瑾之站在一旁,眼神坚定而平静,他知道这一切还未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走出皇宫时,天色已完全黑透。墨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似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人间发生的一切。萧瑾之策马疾驰至宁婉悦暂住的客栈门前,翻身下马后仔细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冠,正准备抬手叩门之际,房门却先一步打开。宁婉悦浅笑嫣然的脸庞出现在门口,她的身后跟着一位端着托盘的老仆,托盘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鸡汤。
“回来了。”宁婉悦轻声说道,声音温柔而关切。她的目光落在萧瑾之疲惫的脸上,眼中闪过一丝心疼。萧瑾之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所有的疲惫仿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大步走进房间,与宁婉悦相对而坐。两人之间无需多言,只需一个眼神交汇,便能读懂彼此心中的千言万语。此时,远处钟楼上传来悠扬的钟声,那声音穿透寂静的夜空,响彻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是在为他们的胜利奏响凯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瑾之协助朝廷处理善后事宜,一方面安抚受到惊吓的皇室成员和后宫佳丽,另一方面着手整顿京城防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宁婉悦则继续深入调查后宫中毒案,凭借着她精湛的医术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锁定了幕后黑手——原来是六皇子安插在后宫的一名亲信宫女所为。她利用职务之便在嫔妃的饮食中下毒,制造混乱,以为六皇子登基建立功勋铺平道路。真相大白后,这名宫女自然难逃法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经过这次变故,皇帝对萧瑾之更加信任倚重,不仅赐予他高官厚禄,还时常召见他入宫商议国事。萧瑾之感恩圣恩浩荡,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力。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他的倡导下,朝廷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而宁婉悦也没有闲着,她在京城开设了一家医馆,专门收治贫困百姓和无家可归者。她的医术高超、宅心仁厚很快赢得了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求医问诊,在她的精心治疗下康复出院。她还招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徒传授医术,希望将自己的所学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