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论道风云
青云宗,迎客大殿。
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雪前的铅云。清虚真人端坐主位,两侧是陈玄瑾、火云等宗门核心。客位上,玄冰阁的冰岚真人与神木宗的木须真人并坐,身后跟着几名气息精干的弟子,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毫不掩饰的质疑。
“清虚道友,”冰岚真人率先开口,声音如同寒冰碰撞,“贵宗近来声名鹊起,听闻在道法根基上别有洞天,竟提出‘灵源守恒’之惊世骇俗之论。我玄冰阁世代精研阵法,自问对灵机流转略有心得,却从未闻此说。今日特来,愿闻其详,以开茅塞。”他话语看似客气,实则绵里藏针,直指核心。
木须真人抚须轻笑,接口道:“不错。我神木宗炼丹,讲究君臣佐使,调和药性,转化灵机。若按贵宗‘守恒’之说,那一炉丹药炼成,其所蕴灵机总量,竟与投入的诸多灵材灵机总和相等?那炼丹师的心火、神识损耗,阵法汇聚的天地灵气,又该如何计算?此说,怕是难以解释我丹道之玄妙吧?”他语气温和,提出的问题却更为刁钻具体,直指“灵源守恒”在复杂实践中的应用困境。
殿内所有青云宗长老的心都提了起来。这两个问题极其犀利,直击“灵源守恒假说”当前难以自圆其说的薄弱环节——如何精确界定“体系”,如何量化那些难以捕捉的“耗散”。
清虚真人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沉。他正欲开口周旋,却见陈玄瑾对他微微摇头,随即起身,拱手道:“两位道友所问,切中要害。‘灵源守恒’乃一假说,尚在验证探索之中,确有许多未明之处。然,其背后所揭示的‘灵效’之理,或可先与二位道友探讨一二。”
“灵效?”冰岚真人挑眉。
“正是。”陈玄瑾不慌不忙,引动灵力,在殿中空中模拟出两个结构略有差异的“聚灵阵”模型,“此二阵,皆为标准聚灵阵,然左侧为传统结构,右侧则经我宗格物院依据‘场论’稍作优化。”
他同时启动两阵,灵光流转。在场金丹修士皆灵觉敏锐,立刻察觉到,右侧阵法汇聚灵气的速度稍快一些,且灵力波动更为平稳。
“若论汇聚灵气之总量,短时间内二者相差无几,似无区别。”陈玄瑾话锋一转,“然,若论达成此效果所消耗的灵石能量,以及阵法自身维持运转所需的灵力,右侧阵法,比左侧节省约一成半。”
他指向右侧阵法中几处微调过的灵纹节点:“此即‘灵效’之提升。并非创造更多灵源,而是以更少的‘投入’,撬动更佳的‘效果’,减少无谓之‘耗散’。此理,放之术法、炼丹、炼器,皆可适用。”
木须真人目光一凝,仔细感知着那两个阵法模型,若有所思。作为炼丹大师,他立刻意识到,若能提升炼丹时的“灵效”,意味着更少的灵石消耗、更稳定的火候控制、乃至更高的成丹率!这已不是空谈,而是触及实际利益的实用道理!
冰岚真人脸色依旧冰冷,但眼神深处也闪过一丝波动。阵法维持消耗降低一成半,对大型护山阵法而言,意味着海量灵石的节约!
“此不过微末伎俩,优化灵纹而已,与我等所问之‘灵源守恒’根本大道,有何关联?”冰岚真人压下心动,继续逼问。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关联在于,若无‘灵源有限、耗散不可避免’之前提,追求‘灵效’便失了根本动力。正因知灵源非无限,知每一步皆有耗散,方能惕励自省,精益求精,寻求以最小代价,成就最大功果。”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张磊不知何时已来到殿外,缓步而入。他对着清虚真人和诸位长老行了一礼,然后坦然面对冰岚与木须两位真人。
“是你?”冰岚真人目光如电,瞬间锁定张磊。关于此子的情报早已传遍各宗,他自然认得。
“正是弟子。”张磊不卑不亢。
“好!”冰岚真人冷笑一声,“既然你提及‘根本动力’,那便请小友当场演示一番,如何用你这‘灵效’之理,解释并解决一实际难题!”他袖袍一拂,一道冰蓝色的灵光射出,在空中化作一个结构极其复杂、散发着凛冽寒气的阵法模型——正是玄冰阁闻名遐迩的“玄冰锁灵阵”的一处核心局部。
“此乃我阁‘玄冰锁灵阵’之‘凝冰’枢纽。此枢纽运转时,需消耗大量灵力维持极寒,且时有灵力郁结、效率起伏不定之患。若依你‘灵效’之理,当如何优化,使其运转更畅,耗能更低?”他目光灼灼,带着毫不掩饰的考校与刁难。这阵法乃玄冰阁不传之秘,结构精妙复杂,他绝不信一个筑基小辈能看出门道,更遑论优化!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张磊身上。青云宗众人心悬一线,而玄冰阁、神木宗之人则面露讥诮,等着看笑话。
张磊凝视着那冰蓝阵法模型,识海中,张圣龙元神意志微动,庞大的计算力与基于场论、灵气动力学的分析模型瞬间启动,无数数据流闪烁,分解着阵法的灵场结构、能量流转路径、关键节点阻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