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脉诊断,修复方案
龙脉守护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林通、小陈带领着开元寺、天后宫、城隍庙的十余名僧道,来到金三角地区的制高点 —— 清源山望龙台。这里视野开阔,能清晰俯瞰整个金三角的地形地貌,也是观测龙脉气脉流动的最佳位置。
林通展开一张绘制精确的 “闽南龙脉气脉图”,将祖父遗留的青铜罗盘放在图中央,指针在阳光下微微颤动,在七个原邪阵节点的位置跳动最为明显。“虽然邪阵已破,但这七个节点的气脉通道受损严重,像是被掐断的水管,导致龙脉气脉流通不畅。” 林通指着图上的红点说道,“开元寺古柏的气脉还很微弱,天后宫附近的地下水系仍有阴煞残留,必须尽快重建气脉通道。”
小陈补充道:“根据风水典籍记载,‘七星拱月’是守护龙脉的经典阵法,我们可以在七个原阵眼位置布下‘七星护脉阵’,用青阳石聚阳、桃木林导气、清泉引流,重建气脉流通网络。”
慧能师傅双手合十:“开元寺愿意献出珍藏的三十块千年青阳石,这些石头经百年香火熏陶,阳气充沛,最适合作为阵眼核心。” 玄清道长也说道:“城隍庙有培育多年的桃木苗,桃木属阳,能驱邪导气,可在阵眼周围种植形成桃木林。”
“天后宫则可以组织信众挖掘引流渠,将晋江的活水引入各个阵眼,通过‘水为财’的风水原理,促进气脉循环。” 慧明师太接着说。林通点点头,将修复方案确定为 “三点一线”:以青阳石为阵眼核心聚阳固脉,以桃木林为气脉通道导气引流,以清泉活水为纽带连接各阵,形成完整的七星护脉体系。
二、村民响应,全民参与
修复方案公布后,立刻在金三角地区的村庄引发强烈反响。漳州溪头村的林阿福第一个带着村民赶来:“林师傅,当年您帮我们修复古厝风水,现在龙脉有难,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泉州马甲村的村长也带领着三十多名村民,拉着锄头、铁锹等工具来到望龙台:“需要挖渠、种树,您尽管吩咐,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短短一天时间,就有超过五百名村民自发参与到修复工程中。林通将村民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阵眼的修复工作,由一名风水师和一名僧道带队指导。“大家记住,种植桃木苗时要按照‘八卦方位’排列,株距三尺,行距五尺,这样才能形成最佳的导气格局。” 小陈拿着卷尺,在第一个阵眼 —— 原 “民俗文化亭” 遗址上示范,“挖引流渠时要顺着气脉流动的方向,坡度不能超过十五度,否则会影响水流速度,反而阻碍气脉。”
在原信号塔阵眼遗址,林阿福带领村民们正在挖掘阵眼基坑。“林师傅,这个坑要挖多深?” 林阿福喊道。林通走过去,用罗盘测量后说道:“一丈二深,正好到地下的‘气脉层’,把青阳石放进去后,周围要用艾草和糯米混合的泥土填埋,增强阳气凝聚力。” 村民们立刻照做,有的挥锹挖土,有的运送材料,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都洋溢着高涨的热情。
天后宫的慧明师太则带领女尼和女村民们,在阵眼周围编织 “红绳结界”—— 用红绳串联铜钱,围绕阵眼围成一圈,每间隔一米挂一个平安符。“红绳能聚气,铜钱能镇煞,平安符能祈福,这样既能保护阵眼,又能让村民的心意融入阵法。” 慧明师太一边编织一边解释,女村民们听得认真,手中的活计也愈发麻利。
三、第一阵眼,青阳奠基
三天后,七个阵眼的基坑和引流渠全部挖掘完毕,修复工程进入关键的 “阵眼奠基” 阶段。第一站是位于清源山脚下的原 “信号塔” 阵眼,这里是龙脉 “龙颈” 的关键气脉节点,也是修复难度最大的一处。
清晨六点,奠基仪式正式开始。慧能师傅带领僧人们诵经祈福,玄清道长则手持桃木剑,在基坑周围踏罡步斗,洒净驱邪。林通双手捧着一块一尺见方的青阳石,石身上刻着 “聚阳固脉” 四个篆书大字,这是他连夜亲手雕刻的。“天地正气,汇聚此石;护我龙脉,气脉畅通!” 林通诵念奠基咒,将青阳石缓缓放入基坑中央。
村民们立刻用艾草糯米土填埋基坑,每填埋一层,就洒上一把朱砂,再用木槌夯实。小陈则带领风水师们,在基坑周围种植桃木苗,按照 “八卦方位” 排列成一个圆形,树苗之间用红绳连接,形成 “桃木导气阵”。“桃木苗要浇上晋江的活水,再贴上平安符,这样才能更快成活,发挥导气作用。” 小陈一边指导一边示范,村民们小心翼翼地给桃木苗浇水、贴符。
奠基仪式结束后,林通拿出罗盘测量,指针在阵眼上方平稳转动,天池水泛起淡淡的金光 —— 这是气脉开始恢复的征兆。“太好了!第一阵眼成功了!” 村民们欢呼起来,林阿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以后我每天都来这里浇水、除草,保证这些桃木苗长得比啥都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