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曹操也不得不感慨:棋高一着。
这般手段,他也曾动念,却终究未能施行。
“吴侯果然深谋远虑!”
荀彧双眸微敛,语气复杂。
他早该想到的。当年洛阳初遇陆风时,便觉此人心思诡谲,与自己格格不入。
原来症结在此!
“公达当年是否已窥破天机?才毅然投身其麾下?你当真如此笃信他,又这般看衰汉室气数吗?”
荀彧想起荀攸,心底无声叩问。
可惜此刻荀攸远在并州,无人解答他的疑惑。
“妙极!”
曹操仅以二字概之。
布局之早,竟始于黄巾乱起。
莫非那时陆风便已预见汉室倾颓?
这等眼光,他曹孟德当年可未曾具备。
此时荀彧进言:“主公,吴侯之事暂且不论。袁绍与公孙瓒此败,于我兖州实乃良机,可赢得更多喘息之机。”
“依彧之见,袁、公孙二人必有一战,届时冀幽二州归属将定。”
“我等也该全力筹备了!”
荀彧断言:属于他们的时机将至。
“善!”
曹操颔首应和。
程昱轻抚胡须道:"刚刚收到长安密报,有个意外发现,或许就是我们夺取三辅地区的最佳时机!"
"哦?"
曹操与荀彧同时露出诧异之色。
"仲德此言当真?速速道来!"
曹操难掩激动地追问。
这个机会他已期盼多时。
自驻扎并州起就在等待转机。
"十拿九稳!"
程昱详细禀报了董卓与吕布为争抢王允之女几乎兵戎相见的事。
"重点是此女身份,主公与文若觉得此事是否蹊跷?"
其中必有玄机。
"好个 ** 局!定是王允设下的连环计!"
曹操目光锐利:"如今董吕二人已深陷其中,只要不出差错,董卓命数将尽!"
"真是天赐良机!"
荀彧含笑赞同:"主公,我们不妨暗中添把火。待董卓毙命,长安必然动荡,届时便可挥师夺取函谷关,直取长安!"
"若能收编董卓旧部则更妙。"
当然具体部署还需从长计议。
"这是自然!"
曹操轻抚下巴笑道:"原本以为攻取函谷关是最难之役,不想天助我也!"
"仲德,长安事务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王允之计成功。"
"遵命!"
程昱郑重领命。
豫州境内,
袁术已占据除鲁国、沛国外的全部疆域,正式将治所迁回故乡汝南。
袁术得知袁绍与公孙瓒联合进攻陆风却惨败的消息后,放肆大笑:"本初兄本初兄!往日里总摆出副了不得的模样,原来就这点能耐?"
"连同公孙瓒搞偷袭都拿不下陆风,反倒折损兵马,这就是你的真本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果然庶出就是上不得台面。平日吹得天花乱坠,真刀 ** 时却这般不堪,凭什么与我争锋?"
见袁绍吃瘪,袁术便觉痛快。
阎象忍不住进言:"主公,袁绍兵败虽值得庆贺,但陆风仅用东海舰队、玄武营及新建青州军三万人,就歼灭近十万渡河敌军,岂不更显其可怕?兖州与我豫州接壤,如此强邻实乃心腹大患!"
"老夫巴不得他损兵折将!"
可现实恰恰相反。
袁术不屑道:"阎公多虑了!那些逃来投奔的兖州士族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在他看来,士族才是立身之本。陆风竟敢得罪士族,将兖州青州变作白地,能成什么气候?至于平民百姓,不过蝼蚁罢了。
袁术对陆风的新政毫不在意,甚至嗤之以鼻。
阎象早已看透袁术的心思,但他仔细研读过那份新政的内容,深知其中蕴藏的威力。
这份新政确实损害了士族豪强的利益,表面上看似乎是专门针对他们而设。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阎象发现,并非如此!
陆风的新政核心在于公平——士族豪强与平民百姓被置于同一层面,没有任何特权。
每一条政策都在贯彻这一原则。
以阎象的智慧,自然明白这样的变革将带来多么巨大的冲击。
对百姓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福音!
诚然,此举会得罪大部分士族豪强,使他们不再支持陆风。
但他赢得了民心!
青州、兖州的百姓无不拥护他的统治。
一旦新政落地生根,即便是有人想 ** 陆风的政权,百姓也绝不会答应。
即便日后敌军攻占陆风的地盘,想要恢复旧制也将难如登天。
甚至,只要陆风振臂一呼,万千百姓便会化作他手中的利剑。
这样的新政虽有小弊,但利远大于弊。
阎象很想向袁术阐明这些道理。
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知道,袁术不会听,也听不进去。
这并非因为袁术愚钝,而是他的思维早已被旧制束缚,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唉!未来真正能威胁天下的诸侯,必是吴侯!”
阎象在心里默默叹息。
另一边,徐州州牧府内。
陶谦原本还在谋划是否趁机攻打青州琅邪国,分一杯羹。
可没过几日,便传来公孙瓒、袁绍联军惨败的消息。
他顿时震惊不已。
袁绍与公孙瓒竟如此不堪一击?陆风的实力竟已强横至此?
陶谦暗自心惊,额角渗出冷汗。
喜欢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