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草原,天高云阔。辽国析津府巨型校场之上,旌旗蔽日,甲胄鲜明。
数以万计的辽国精锐骑兵、铁甲步卒,按部就班,列成一个个肃杀严整的方阵,鸦雀无声。唯有风吹大纛猎猎作响,以及战马偶尔的响鼻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阳光照射在无数冰冷的兵刃和铠甲上,反射出森然的寒光,汇聚成一股冲天的肃杀之气。
点将台上,一人负手而立,身形魁伟如山岳,正是南院大王——萧峰!他未着王袍,依旧是一身寻常的灰色劲装,但在万千军阵的拱卫下,自然流露出一股睥睨天下、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目光扫过台下数万儿郎,虎目之中,有欣慰,有责任,更有一股与生俱来的豪迈。自他执掌南院以来,整饬军务,废除苛政,赏罚分明,深得军民拥戴。萧峰之名,不仅威震辽国,更如雷贯耳,传遍宋辽边境,成了勇武、信义与强权的象征!
就在这时,校场边缘传来一阵轻微骚动。只见一骑如飞,穿过层层军阵留出的通道,直趋点将台下。来人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正是萧峰心腹中的心腹,被授以南院行军司马要职的——谢晓宇!
与往日不同,今日的谢晓宇身着辽国军官的轻甲,腰佩弯刀,风尘仆仆,显然是刚从边境巡哨或执行机密任务归来。他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疤在阳光下更显刚毅,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百战余生的凛冽煞气。
他甫一站定,目光便牢牢锁定了点将台上的萧峰,对周围数万道汇聚而来的目光、那足以让寻常高手心胆俱裂的肃杀军威,竟视若无睹,仿佛这天地间,唯有台上那一人值得他注目。
紧接着,校场上发生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不知是哪个方阵率先开始,如同潮水蔓延,由近及远,数万名顶盔贯甲的辽国精锐将士,竟齐刷刷地右手捶胸,甲叶铿锵,发出“咚”的一声沉闷巨响,如同惊雷滚过大地!这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力量与敬意。
万千目光,随着谢晓宇的步伐移动。他面色沉静,目不斜视,迈开虎步,一步步走向点将台。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军鼓的节点上,与那数万心跳、与这草原的呼吸融为一体。
军阵无声,唯有战旗猎猎,甲胄随着他的前行而微微转动,那无形的压力足以崩山裂石,却无法让他坚定的眼神有丝毫动摇。他来到台下,无需通传,无需请示,沿着台阶稳步而上,直至萧峰面前五步之处,方才停下。
他单膝跪地,右手重重捶胸,低头沉声喝道:“末将谢晓宇,巡边归来,复命大王!边境安宁,儿郎用命!”
声如金铁,在校场上空回荡。
萧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上前一步,伸出大手将他扶起:“辛苦了,起来说话。” 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与信任。
“谢大王!”谢晓宇起身,肃立一旁,直到此时,校场上那数万捶胸行礼的将士,才仿佛得到无声的指令,齐刷刷地放下手臂,恢复了笔挺的站姿,整个过程鸦雀无声,军纪之严明,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中。所有人都明白,这位沉默寡言、煞气逼人的谢司马,在南院大王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凭借自身实力与忠诚,在这军中赢得的无上尊重!萧峰之威,谢晓宇之悍,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了南院不可撼动的基石。
与此同时,江南水乡,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昔日雅致的书房,此刻却弥漫着一股阴冷肃杀之气。慕容复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烟波浩渺的太湖水,背影挺拔,却再无往日世家公子的温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到极致的锋芒与冰冷。他手中摩挲着一块非金非玉、刻满奇异纹路的古老绢帛,正是他从先祖慕容龙城牌位下所得的武功图谱。
四大家将垂手立于他身后,脸上带着汇报完毕后的忐忑,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惊。他们刚刚将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的,关于萧峰在辽国贵为南院大王、权势熏天,如日中天的消息,一一禀明。
良久,慕容复缓缓转过身,脸上非但没有忧色,反而露出一抹冰冷而扭曲的笑容,那笑容越来越大,最终化为一阵低沉而快意的笑声:
“好消息啊!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包不同与风波恶面面相觑,一脸问号。公子爷莫不是气疯了?那契丹野种萧峰位高权重,武当派风头正劲,对他们慕容家复国大业乃是巨大的阻碍,何喜之有?
慕容复止住笑声,眼神锐利如刀,扫过二人:“你们不懂?萧峰越是位高权重,武当越是声势浩大,才越好!” 他踱步到书案前,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传我命令!”
四大家将(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心神一凛,齐声应道:“请公子爷吩咐!”
“动用我们慕容家在大宋境内所有能动用的人力、物力、财脉!”慕容复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给我在江湖上,散播消息!要快,要广,要深入人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