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家属院,李家小院外。
见到下乡拍摄回来的李文丽,作为母亲的吴阿姨慌忙迎了上去,接过手中的行李,心疼道:
“去乡下一段时间,怎么人都晒黑了?”
“妈,我们剧组拍摄都是在外面取景,又不是在摄影棚里。”
李文丽心虚地解释道,她觉得剧组每一个人付出的都比她多。
吴阿姨叮嘱道:“那你也要注意啊,你是一个女孩子。”
两人刚走进家门,坐在大厅看报纸的李守正语气平淡的道:
“回来啦!”
手里拿着报纸屹然不动,心思却全在女儿身上。
“你也不说说你的老部下,自己常从乡下回来,也不把文丽一起带上。”
吴阿姨埋怨起来,她可是看见张建国回来不少次。
李守正解释道:“建国回来是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小华不也跟文丽一样,今天才从乡下回来?”
“小华是部队出来的,身体受过锻炼,怎么可以拿来跟你女儿比?”吴阿姨不以为然。
而想起拍摄现场,张华脱下衣服的身体,还贴的那么近,李文丽不禁脸红了起来。
随后说道:“妈,张华在剧组的任务比我重,还一直在照顾我。”
见女儿帮张华说话,吴啊姨警惕道:
“听说你俩是扮演一对小情侣,不会是好上了吧!”
在八一厂家属院,演员因戏生情的故事,她可没少听说过。
李文丽羞涩的道:“妈,你说什么呢,张华是…是陈主任的副手,一直教导我拍戏呢。”
“陈主任竟然能让小华当副手,这孩子真上进啊!”
听到这个消息,李守正有些惊讶。
要知道一个导演的副手,基本就是他最信任的人。
尤其是考虑到张华的年龄,不就是陈俊在培养接班人?
……
回到八一厂的剧组,众人都着急趁着拍摄空窗期,好好回家休息一下。
而陈俊和张华带着美术、剪辑等人,连夜看起了片。
放映画面上,黑色的夜晚,水中的倒影有些模糊。
看到这个镜头画面,张华皱着眉说道:
“倒影可以通过调色,让画面里更加清晰一些?”
记得自己当时还特地,挑了一个比较明亮的傍晚。
结果拍出来画面照样模糊,水中的倒影完全呈现不出想要的意境。
李鸿钧有些不自信的说道:“只能增加一点点!”
本来现在的电影拍摄,就很少在天黑的时候拍摄。
更何况是室外,灯光的效果也差。
杨明远主动插话道:
“如果实在不行,这一段就不要了吧,我觉得画面影响也不大。”
这一段镜头画面特写特别多,他这个摄影拍的非常难受。
陈俊沉吟道:“这是张华小同志特意设计的画面镜头,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丢弃掉,这样我们拍出的电影才会有进步。”
张华附和道:“陈主任说的对,电影是艺术,我们一定要将好的画面呈现给观众!”
前世原片的一些画面也是挺模糊的,但重要的是烘托出环境气氛和色彩情感。
……
竖日的编剧部,一段时间未出现的张华,罕见的来到了办公室。
主要是他想看看,大决战剧本编写的怎么样了!
见到张华回来,徐晓芸高兴地好奇询问道。
“张华,你们的项目拍摄任务结束了?”
张华作为项目团队成员,跟着剧组保障下乡拍摄任务,是编剧部的正常现象。
没见办公室现在多了几个人?
“晓芸姐, 没呢,休息两天还要继续拍。”
张华解释完,随后让徐晓芸帮忙一一介绍编剧部没见过的老师。
陆国丰难得的主动凑起热闹,“听说你在乡下跟着陈主任一起指挥拍摄项目?”
张华挠挠头,谦虚的说道:“陆老师,我就是跟着陈主任学习!”
他哪敢真的承认,自己就是项目的导演啊!
周平闻言,感到惋惜道:“编剧部是真的留不住你这个人了!”
陈主任亲自培养的人,他认为肯定会带到创作部这种更有发展的部门。
除非张华自己想专心发表作品,才会想着一直待在编剧部。
“周老师,我喜欢编写剧本,这是不会改变的。”
张华宽慰道,说完连忙看向陆国丰,问起今天的目的,
“陆老师,不知道大决战二部曲剧本,现在编写的怎么样?”
……
大决战第二部曲剧本是一部重要战役的电影,剧情复杂、人物众多,且需要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情感。
这就需要查找的资料非常多,不像删减版过后的《山楂树之恋》,主要角色就两人,几万字张华两三天就抄完了。
随后从编剧部拿到半成品剧本的张华,也是不得不感慨一句。
这剧本还得是老同志,才能把握的住!
为了表达出自己中途甩手的歉意,张华决定今天先在办公室,跟办公室的老师一起编写剧本,牢固自己联合编剧的名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