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电影市场近两年,频繁引进东方国家的电影。
今年又上映一部获得戛纳两项大奖,充满东方韵味的武侠热映电影。
迅速吸引了各方目光,甚至传到了东瀛电影大师黑泽明的耳中。
黑泽明怀着浓厚的兴趣,决定亲自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
银幕上漆黑的环境里,再次完成暗杀的沈剑心正在清洗着自己粘满鲜血的双手。
还未睡去的雪梅香递来手帕擦拭双手。
“你打算……继续杀人吗?”
……
电影一紧一缓的节奏,令野上照代轻轻呼出一口气,率先打破沉默:
“这部电影……,真是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是黑泽明多年的好友兼编剧,也是黑泽明多部作品拍摄剧组的核心成员。
以细致观察着称。
一位女人会因为杀死自己未婚夫妇仇人夜晚外出,心里担心的难以沉眠。
从最开始想要为夫报仇,接触仇人渐渐感受其温柔的一面,到最后发现自己爱上了自己的仇人。
故事的文戏意境和武戏设计,都远超当下东瀛电影的新意。
有违人伦道德的禁忌之恋,简直把东瀛观众的特殊心理拿捏住。
同时让他觉得东方导演的拍摄技法,对东瀛电影人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黑泽明沉吟了一会,叹气道:“听说他才二十出头,而我们国内的新生代导演确是一代不如一代。”
野上照代一听,惊讶道:“看来您心里已经认可了这位东方的年轻导演。”
黑泽明是电影界的“天皇”,以其严苛和专业着称。
他的认可,代表的可是艺术最高殿堂的肯定。
黑泽明轻轻地点头,“平静的镜头表达出复杂情感,快切的镜头展现出精彩的画面,节奏与力量让我挑不出毛病,……总之他们现在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随着电影剧情的陆续开展,揭示出一个抱着信念前行,却又被现实所困的悲情英雄。
“想要改变一个时代,必须除掉所有绊脚石”
“不管砍断多少剑都没有关系,我会重新为你铸剑”
“我的剑在你手上才能改变时代”
……
野上照代在这部电影里,仿佛看到了黑泽明的影子。
《浪客剑心》故事里剑客沈剑心演绎的精神内核,像极了黑泽明擅长拍摄时代洪流下的个人悲剧和武士道精神。
“八嘎!”
他心里不禁暗骂一句。
这些电影文化明明应该由东瀛的年轻电影人传承下去!
……
《浪客剑心》在东瀛上映的第三周,票房便赶超《E.T. 外星人》,成为各大影院排片率第一的热映电影。
新宿歌舞伎町的霓虹灯牌上,沈剑心的刀光与雪梅香的白裙交织成流动的海报,路过的上班族总会驻足片刻。
相较于天外来客的科幻温情,这部参杂着东方历史、剑客和禁忌之恋多重元素的电影,更能攥住日本观众的心。
尤其是雪梅香,那个穿着繁复东方襦裙、行走间仿佛带起东方古韵的女子,她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东瀛媒体的版面,被一种混合着极致赞叹与深沉失落的情绪所笼罩。
对于《浪客剑心》中的雪梅香,他们不吝啬最顶级的赞美,但每一个字眼都仿佛浸透着文化根源被“他者”点破后的酸涩。
最引人注目的,是《产经新闻》文艺栏目的头条标题:
【千年一遇的东方古典美人”,东瀛电影界的“文化之殇”】
文章的开篇便定下了矛盾的基调:“《浪客剑心》雪梅香的美,超越了五官的标致,它是一种系统性的、从骨髓里透出的风雅。她的步态,让我们想起京都老铺里世代传承的‘京舞’;她的哀伤,比任何台词都更接近能乐面具下的深邃。我们嫉妒的,不是他们拥有了一位美丽的演员,而是他们竟然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唤醒和呈现那种沉睡在自身历史中、却被我们渐渐遗忘的美学基因。这位美人,映照出的是我们的健忘与迟钝。……”
而在更为大众化的《周刊文春》中,笔调则更具煽动性和悲情色彩:
“全东瀛的男性,或许都在为雪梅香那一低头的温柔而心醉;而全东瀛的电影人,则应在深夜感到一阵心痛。我们输掉的不是电影市场,而是文化的解释权……”
《朝日新闻》文化版用整版篇幅分析“浪客剑心”现象:
“当东方导演用樱花飘落的慢镜头展现暗杀后的寂静,我们才猛然惊觉——那些东瀛引以为傲的镜头语言,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物哀美学,正被一个二十出头的东方导演拿走,带着去了戛纳,还贴上了‘国际大奖’的标签。他拍的武士,每一帧里都藏着我们熟悉的影子,熟悉到让人心头发紧…”
东瀛《电影旬报》影评人更是感慨:“若《浪客剑心》的导演栏写着黑泽明大师的名字,我只会点头说‘本该如此’。但令人可悲的是这部获得戛纳大奖的作品,它的导演是来自东方的年轻导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