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之后的铁石山,并未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缴获的武器甲胄堆满了仓库,新投靠的流民在熟悉着山坳的规矩,高炉的火光依旧日夜不熄,但赵罗的身影,却更多地出现在了火器工坊。
工坊里,十杆燧发枪整齐地摆在木架上,枪管擦拭得锃亮,击发机构上的簧片泛着冷光。赵五叔公、赵栓等负责火器的工匠围在旁边,手里拿着工具,正在拆卸保养。
“这次能打赢,这‘惊雷枪’(族人们给燧发枪起的新名)立了大功。”赵五叔公摸着一根枪管,感慨道,“五十步外打穿铁甲,那周千总就是被它打跑的。”
赵罗点头,拿起一杆燧发枪,反复检查着:“是立了功。但这枪的毛病,也在战场上暴露得清清楚楚。”
他将枪放下,对众人道:“第一,装弹太慢。刚才试了试,最快的赵小石,装一次弹也得近二十息。战场上,二十息足够敌人冲上来好几次了,全靠战兵用钢刀挡着,才没出乱子。”
赵栓脸一红,他装弹稍慢,刚才试了用了二十五息:“小罗哥,这步骤太多了,倒火药、塞弹丸、用通条压实……一步都不能少,快不起来啊。”
“能快。”赵罗肯定道,“我在想,能不能把火药和弹丸预先包起来?比如用纸糊个小筒,里面装定量的火药,弹丸就放在纸筒顶上,用时一撕纸,把火药和弹丸一起倒进枪管,再用通条压实——这样能省掉称量火药、单独装弹丸的时间,至少能快一半。”
“用纸包?”赵五叔公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这法子可行!纸便宜,又轻,提前包好一堆,揣在身上,用的时候拿出来就成!”
“这叫‘定装弹药’。”赵罗补充道,“纸壳还能防潮,比散装火药方便携带。赵栓,你琢磨琢磨,用纸试试,看看怎么包最方便,火药量多少最合适。”
“哎!好!”赵栓连忙应下,已经开始琢磨用纸筒的大小了。
“第二,射程还是太近。”赵罗继续道,“这次狙杀周千总,五十步已经是极限,还得靠了望塔垫高。要是敌人在百步外列阵,咱们的火枪就打不着了,只能被动挨弓箭。”
这也是工匠们头疼的问题。枪管已经用了最好的坩埚钢,内壁打磨得很光滑,可没有膛线,弹丸飞出后还是会晃,远了就不准。
“枪管或许能再长些,火药提纯得更精些,弹丸打磨得更圆些,或许能再远个十几步。”赵五叔公思索着说。
“只能试试。”赵罗点头,这是目前能想到的办法,没有膛线技术,射程和精度提升有限。
“第三,怕雨。”赵罗看向窗外,冬日虽少雨,但开春后难免有阴雨,“这次运气好,是晴天。要是下雨,火药受潮,击发机构进水,这枪就成了烧火棍。得想办法给击砧和药池加个小盖子,不用的时候盖上,挡挡雨和潮气。”
这倒是不难,赵五叔公立刻道:“我给每个枪加个小铜盖,用弹簧连着,扣扳机时自动弹开,打完再合上,简单!”
总结完燧发枪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方向,工坊里的工匠们都有了新目标,摩拳擦掌地想去试试。
赵罗却没停,他走到工坊角落,那里放着一块巨大的坩埚钢坯,足有百斤重。
“小罗哥,这块钢坯留着做啥?造枪用不了这么大。”赵栓好奇地问。
“不造枪。”赵罗抚摸着钢坯,眼神深邃,“造炮。”
“造炮?!”众人都吃了一惊。他们只听过官军有炮,那是庞然大物,能轰塌城墙,铁石山这么个小地方,能造出那东西?
“对,造炮。”赵罗语气肯定,“燧发枪是厉害,但只是单兵武器。要是以后遇到官军带了真正的大炮来,或者咱们要攻敌人的堡垒,没有重火力不行。”
他比划着:“炮,其实就是个大号的火枪。一根更粗、更结实的枪管,装更多的火药,发射更大的铁弹。威力比火枪大十倍、百倍,能轰开石墙,能打散密集的阵型。”
赵五叔公倒吸一口凉气:“那枪管得有多粗?得多结实?火药装多了,会不会炸膛?”这都是实打实的问题,炮要是炸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难。”赵罗承认,“首先,炮管得用最好的坩埚钢,反复锻打,不能有半点砂眼和杂质,壁厚要均匀,比火枪枪管要求高十倍。其次,火药得更纯,用量得精确,多了炸膛,少了没威力。还有瞄准,这么重的东西,怎么架,怎么瞄准,都得琢磨。”
他指着那块钢坯:“这块钢还不够,得炼更大、更纯的。先画图纸,算算炮管的粗细、长度,火药的用量,弹丸的大小。不急,一步一步来。”
虽然觉得难,但工匠们看着赵罗笃定的眼神,心里也燃起了劲。连燧发枪这种“惊雷”都造出来了,炮虽然难,未必就造不出来。
“小罗哥,你说咋干,我们就咋干!”赵五叔公拍着胸脯道。
接下来几日,火器工坊的重心悄然变了。
一部分人按赵罗的想法,试验“纸壳定装弹”——用糙纸卷成小筒,称量好火药装进去,顶端放上弹丸,用糨糊封好,试了几次,果然装弹速度快了不少,二十息的活,现在十息就能搞定。
另一部分人开始改进燧发枪的防潮装置,给击砧和药池加了小巧的铜盖,用细弹簧连着扳机,试验下来,效果不错。
还有几个老匠人,则跟着赵罗,围着那张画满了尺寸和线条的炮身图纸,反复讨论着:“这里的壁厚是不是要再加一分?”“这个炮架得用硬木,还得有轮子,不然挪不动。”“瞄准用的标尺,怎么标才准?”
工坊里不再只是打磨枪管、锻打簧片的声音,还多了裁剪纸张的沙沙声,讨论炮身结构的低语声。
赵罗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清楚:燧发枪的改进是“升级”,能让现有火力更高效;而火炮的探索,是“突破”,是为了未来能拥有改变战局的重火力。
军工研发的方向,已经明确转向了火器的迭代和重火力的攻坚。
夕阳透过工坊的窗户,照在那张炮身图纸上,线条勾勒出的庞然大物,虽还只是纸上的构想,却已预示着铁石山的火力,将迎来新的飞跃。
这条路很难,但赵罗知道,必须走下去。在这乱世里,火力就是底气,更强的火力,才能守护住铁石山的安宁。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