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行辕的书房,今夜烛火长明。巨幅的东亚地图占据了整面西墙,从北方的燕云到南方的台湾,从东部的日本列岛到西部的荆楚大地,每一处关键节点都用朱红标注,铁石山的起点、淮河的防线、云梯关的战场、长崎的航线,还有那被圈了三重红圈的台湾岛,像一颗跳动的火种,在地图上格外醒目。
赵罗身着便服,负手站在地图前,指尖缓缓抚过那些熟悉的地名,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数年前,那时的他,还在铁石山的山寨里,带着几百号弟兄挣扎求生,面对清军的围剿,连安稳睡一觉都是奢望;后来转战江淮,在淮河两岸与清军拉锯,靠着一股子狠劲和改良的火器,才勉强站稳脚跟;再到今日,蒸汽舰游弋黄海,贸易船远航日本,复国军已成江淮大地说一不二的力量,连清廷都要放下身段来议和,荷兰人也为之侧目。
“从草寇到雄主,这条路,走了整整五年。” 赵罗轻声自语,语气里有感慨,却无半分懈怠。身后的李锐、陈璘、周岳等人静静站立,他们是这条路的亲历者,李锐跟着他守过铁石山的最后一道防线,陈璘陪着他见证了第一艘蒸汽舰下水,周岳为他揪出了无数潜伏的细作,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与复国军共同成长的印记。
“大都督,如今咱们有江淮富庶之地,有三万精锐陆军,有三艘蒸汽舰、三十余艘战船,还有海洋学院培养人才,贸易船队带来财富,根基已固,羽翼渐丰啊。” 李锐望着地图,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些年的苦没白吃,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基业,足以让任何人心生激荡。
赵罗却缓缓摇头,转身看向众人,眼神清明而锐利:“根基虽固,却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北有清廷这头猛虎,八旗精锐仍在山东虎视眈眈,天津的造械局还在仿制咱们的蒸汽舰;海有荷兰这头豺狼,远东主力舰队虽未东来,却在台湾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南有南明这柄暗箭,马士英、阮大铖还在算计着如何削藩,提防咱们比提防清军还甚;便是内部,新附的将领需整合,海洋学院的人才需成长,军工的瓶颈需突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众人心中的喜悦,却也让那份自豪沉淀为更坚实的底气。陈璘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大都督放心,水师已在筹备跨海作战,只要一声令下,定能拿下台湾,驱逐荷夷!” 周岳也拱手:“安全局已派探子潜入台湾,联络当地义民,待大军一动,必能里应外合!”
赵罗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诸位记住,咱们已不再是铁石山上那支挣扎求存的草寇,也不是江淮一隅的义军,而是能决定天下气运的一方雄主!往后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既要防清廷的明枪、荷兰的舰炮,也要防南明的暗箭、内部的动摇;但更要有气吞万里之志——既要守住江淮的根基,也要拿下台湾的屏障,更要在这片东亚海域,闯出咱们复国军的天地!”
“气吞万里!” 将领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烛火摇曳,胸中的热血被彻底点燃。他们跟着赵罗,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今终于看到了“定天下”的希望,这份信念,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
赵罗重新转向地图,指尖最终落在了台湾岛的位置——那片形似薯叶的岛屿,此刻还被荷兰人的“金狮旗”笼罩,却已被复国军的红圈牢牢锁定。他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能穿透地图,看到台湾岛上反抗的义民,看到荷兰人慌乱布防的堡垒,看到复国军的蒸汽舰劈波斩浪,登陆滩头的场景。
“潜龙在渊,待时而动。” 赵罗轻声道,既是对自己说,也是对所有人说。复国军就像蛰伏在江淮的潜龙,五年磨剑,根基已成,如今羽翼渐丰,只待一阵东风,便能腾跃九天,经略四海。
夜渐深,书房的烛火依旧明亮。地图上的朱红标记,不仅记录着复国军走过的路,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第八卷《江淮基业》,在这积蓄力量、谋划未来的氛围中,悄然落下帷幕;而第九卷《经略四海》的序幕,已随着赵罗投向台湾的目光,缓缓拉开。
江淮的风,已吹向海洋;潜龙的鳞爪,已触及波涛。下一段征程,将是跨海远征,是逐鹿台海,是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复国军的传奇。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