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系统的主屏幕上,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代表追踪器信号的光点依旧稳定地停留在B-7仓库,但围绕这个坐标,更多的关联信息正被挖掘、链接,逐渐编织成一张清晰的网。
“博士,深度数据挖掘完成。”分析员的声音带着一丝发现猎物的兴奋,“已确认与‘维克多·陈’及B-7仓库往来最密切的本地实体,是一家名为‘腾飞机械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企业。该公司注册于三个月前,法人代表背景干净,但实际资金流向和决策层均指向‘环太平洋技术咨询公司’。”
屏幕上调出了“腾飞机械”的工商注册信息、办公地点照片,以及其正在积极向山城市工业部门推介的一个重点项目——引进一条名为“卡尔斯鲁厄-76型”的半自动化精密锻压生产线。
“重点分析这条‘卡尔斯鲁厄-76’。”林深指令明确。
技术小组立刻调动所有能检索到的历史数据库,包括国际专利档案、工业设备年鉴、甚至那个时代有限的商业新闻报道碎片。庞大的信息经过“昆仑”系统的交叉比对和智能分析,一条条可疑的线索开始浮现。
“博士,发现多处异常。”分析员快速汇报,“第一,该型号生产线在原产国西德的相关记录显示,其核心设计发布于1972年,至1978年已不属于尖端技术,且因控制逻辑复杂、维护成本高昂,在西德本土及欧美市场销量不佳,已有停产传闻。”
“第二,通过逆向分析其公开的部分技术图纸(由苏晴同志前期拍摄传回),发现其核心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存在设计冗余,部分回路极其复杂且效率低下,疑似人为增加故障率和维护难度。”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分析员放大了图纸的一处细节,“其中央控制单元预留了一个非标准的通讯接口,图纸标注为‘预留扩展功能’,但接口协议与当时主流工业标准不兼容。模型模拟显示,该接口可被特定外部信号激活,轻则导致生产数据误读、产品批次报废,重则可能引发核心部件过载甚至停机。”
林深眼神冰冷:“一条即将被淘汰、设计存在缺陷、并且被预留了后门的生产线。包装成‘先进技术’推销给我们……好一招‘糖衣炮弹’。”他几乎能想象到,一旦这条生产线被引进,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外汇,更会在关键时刻成为卡住山城乃至更大范围工业升级脖子的隐患,同时打击决策层对自主创新的信心。
“将分析结果,特别是技术缺陷和后门证据,整理成一份易于理解的简报,立刻发送给江凛和苏晴。”林深命令道,“同时,启动对‘腾飞机械’所有关联人员的监控,尤其是他们与本地官员的接触情况。”
---
江凛和苏晴伪装成洽谈业务的外地采购员,出现在了“腾飞机械”所在的办公楼附近。这是一栋略显陈旧的五层建筑,“腾飞机械”的铜牌挂在三楼。
他们没有贸然进入,而是选择在对面的一家茶馆二楼临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沱茶,看似悠闲,实则仔细观察。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腾飞机械”的办公室窗帘紧闭,但偶尔有人进出。苏晴借着调整发卡的动作,用微型相机记录着进出人员的面孔。
“林深的简报收到了。”江凛压低声音,将龙城传来的关于“卡尔斯鲁厄-76”生产线的分析结论,简要地告知苏晴,“一条精心包装的毒饵。”
苏晴目光扫过街道,看到一个穿着中山装、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熟稔地走进了那栋楼,直接上了三楼。“那个人,”她轻声说,“是市工业局技术引进科的副科长,姓钱。”
江凛眼神一凝。官方人员的出现,意味着对方的游说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甚至可能已经取得了某些进展。
过了一会儿,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停在楼下,车上下来的人,正是威廉·王,他满脸堆笑,殷勤地引着另一位大腹便便、干部模样的人走上楼去。
“那个是市计委的副主任,”江凛凭借之前酒会上的记忆辨认出来,“看来,‘腾飞机械’的能量不小,公关对象级别不低。”
这时,茶馆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本地新闻,内容恰好提到了山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云云。虽然没有点名,但营造出的氛围,无疑对“腾飞机械”这类公司极为有利。
“舆论也在造势。”苏晴淡淡地说。
江凛抿了一口浓酽的沱茶,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正如他此刻的心情。敌人不再隐藏在黑暗中放冷箭,而是换上了光鲜的外衣,利用合法的商业行为和官方的渠道,正大光明地进行着破坏。这种“阳谋”,往往比阴谋更难对付。
“必须尽快拿到他们内部关于这条生产线的真实评估资料,特别是关于那个后门接口的技术说明。”江凛沉吟道,“光有我们的分析还不够,需要有更直接的证据,才能在评审会上彻底揭穿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