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管事的到访,如同一声警钟,敲醒了林薇薇短暂的宁静。济世堂的态度已然明确:默许其独立,但庇护有限,风险自担。而石头带回的消息,更印证了悦来居的阴影已逼近清平坊。山雨欲来,避无可避,唯有迎头而上,在风暴来临前,筑起更坚固的壁垒。
林薇薇深知,此刻慌乱或退缩,只会加速败亡。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纷乱的思绪梳理成清晰的行动脉络。当前要务有三:其一,稳妥完成城西分号的交接,彻底理清与济世堂的瓜葛,不留后患;其二,加速提升清平坊“百草轩”的竞争力,打造出难以被模仿的核心优势;其三,拓宽人脉,寻找潜在的盟友或庇护,哪怕只是微弱的助力。
首先,是城西分号的收尾。 此事宜快不宜迟,拖沓只会徒增变数。她按照与钱管事的约定,推荐了这些时日观察下来、做事稳妥且对济世堂颇有归属感的周嫂暂代分号管理之职,并承诺会协助过渡,直至堂里派来新掌柜。交接过程,她表现得极为配合,账目清晰,物料盘点一丝不苟,甚至将一些自己摸索出的、与分号经营相关的小窍门也倾囊相授,姿态坦荡,毫无保留。此举既全了与周嫂共事的情分,也向李掌柜展示了她的“识大体”与“无保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济世堂可能因她独立而产生的不满与戒心。数日后,交接顺利完成,钱管事前来验收,见她处事井井有条,心下也暗赞此女做事确有章法,回去向李掌柜禀报时,言语间便多了几分回护之意。至此,林薇薇算是平稳地卸下了济世堂的担子,虽失去了一层保护,却也换来了更广阔的行动自由。
与此同时,清平坊“百草轩”的强化升级紧锣密鼓地展开。 面对悦来居潜在的恶性竞争,单纯依靠现有的茶饮糕点,防御力远远不够。她需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镇店之宝。这宝,不仅要体现在产品上,更要体现在“人”上。
产品方面,她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药膳调理。清平坊的客源,多为文人、雅士、家眷,他们不仅追求口腹之欲,更注重养生调理,尤其是一些难以言说的“小恙”或亚健康状态。林薇薇凭借在忘忧谷日益精进的学识,开始尝试设计几款更具针对性、需“望闻问切”后方可定制的“私家调理方”。例如,针对思虑过度、心悸失眠者,她参考古方,化裁出一款“甘麦大枣安神汤”,以浮小麦、甘草、大枣为主,佐以合欢皮、柏子仁,强调食材的安抚之效,弱化药味;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则在经典健脾方基础上,加入炒谷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之品,制成易于坚持的“健脾消食粉”,可调入粥中食用。这些方子,她并不公开售卖,只作为熟客咨询时,根据其具体症状(她极为谨慎,只问饮食、睡眠、精神等大致情况,绝不断症)后,提供的“饮食建议”附赠,并严格声明“此乃食养辅助,非医家手段,若体感不适,必寻良医”。这种高度定制化、强互动性的服务,极大地增强了顾客的粘性与信任感,也是悦来居难以轻易复制的。
更重要的是“人”的打造。 林薇薇意识到,自己作为掌柜,不能仅埋头于灶台,必须走到台前,塑造专业、可信的形象。她与顾客的交流更加深入,不仅介绍产品,更会引经据典(自然是邓老者和薛神医所授的浅显道理),讲解一些应季养生常识、药材的简单性味,言语通俗,却透着内行人的底蕴。那位常来的青衫文士,对她愈发赏识,有时会与她探讨几句医理药性,林薇薇皆能应对得体,既不卖弄,也不露怯,令文士频频颔首。渐渐地,“百草轩有位懂药理的年轻女先生”的名声,在清平坊的小圈子里悄然传开,这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
对于石头,林薇薇也开始着力培养。她不仅教他辨识常用药材、掌握基本炮制火候,更教导他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不卑不亢地应对挑剔的客人。石头天性纯良,学习刻苦,进步神速,已能独当一面地照顾日常生意,成了林薇薇得力的臂助。
然而,真正的转机,却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 这日,那位青衫文士(林薇薇后来得知他姓沈,乃是一位屡试不第、以教书和鬻字为生的落魄秀才,但在清平坊文人中颇受敬重)带来一位友人。这位友人年约四旬,面色苍白,气息短促,不时掩口轻咳,似是患有痼疾。
沈先生对林薇薇道:“林掌柜,这位是敝友赵先生,素有喘疾,每逢春秋必发,苦不堪言。近日又觉不适,听闻掌柜于此道或有见解,特来请教,可有平喘顺气的食疗方子?”
林薇薇心中一动,知是考验,亦是机遇。她请赵先生坐下,仔细询问其发病时节、症状特点、平日饮食喜好等,又观其舌苔(征得同意后),心中略略有数。此症似为痰湿内蕴,遇外邪引动而发。她沉吟道:“赵先生此症,晚辈不敢妄断。然据先生所言,似与时节转换、体内湿浊有关。药膳调理,重在平时固本扶正,减少发作。或可尝试一款‘杏仁茯苓粥’,以甜杏仁润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佐以陈皮、生姜温化寒痰,粳米养胃。平日作为早餐食用,或可助痰湿渐化,肺气稍宣。然此仅为食养辅助,发作之时,切不可替代医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