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商会上的惊艳亮相,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层层扩散,将"百草轩"与林薇薇推向了风口浪尖。盛名之下,是机遇,更是考验。林薇薇深知,此刻若被虚名所惑,盲目扩张,无异于竭泽而渔。她谨记薛神医"莫忘根在土中"的告诫,在这纷至沓来的关注与诱惑面前,选择了最为艰难却也最为稳妥的道路——苦练内功,固本培元。
店铺的日常运营首当其冲。面对激增的客流,林薇薇没有急于求成,反而主动"降温"。她在店内醒目处张贴告示,委婉说明因人手及产能有限,为保障品质,每日各类产品均设限量,售完即止,并对定制需求实行预约登记。此举起初引得部分新客不满,但大多数老主顾和真正识货之人,反而更加欣赏这份不贪图快钱、坚守品质的诚意。石头和阿木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技艺愈发纯熟,已能独立负责大部分日常产品的制作,让林薇薇能抽身处理更重要的事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午后,一位面生的中年妇人急匆匆进店,手持一个油纸包,打开后竟是几块颜色、形状都与"百草轩"的"紫菁头茯苓糕"极为相似的糕点,只是质地粗糙,口感甜腻得发齁。妇人怒气冲冲地将糕点拍在柜台上:"掌柜的!你看看!这就是在你们店斜对面那家新开的'香满园'买的茯苓糕!说是跟你家一样,可这味道差远了!还卖得死贵!这不是砸你们'百草轩'的招牌吗?"
林薇薇心中一震,拿起糕点仔细查看。果然,外形模仿得惟妙惟肖,连包装纸的颜色都刻意接近,但用料低劣,工艺粗糙,分明是恶意仿冒,意图借"百草轩"的名气牟利,并最终将劣质产品的恶名转嫁过来。她强压怒火,对那妇人温言道:"大娘息怒,此物确非出自本店。您看,本店糕点皆有特定印记,且用料新鲜,绝不会如此甜腻粗糙。让您受骗了,实在过意不去。"她不仅耐心解释,还奉上一块真正的茯苓糕请妇人品尝,并退还了妇人买假糕点的钱。
妇人尝了真品,又见林薇薇如此处理,怒气顿消,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哎呦,是我老眼昏花,错怪掌柜的了!还是你家东西好!我这就去找那'香满园'理论!"
此事给林薇薇敲响了警钟。仿佛已从暗处走向明处,且手段卑劣。她立刻让阿木去查探,发现那"香满园"背景不明,但开业时机和针对性极强,背后很可能有悦来居的影子。直接对质或报官,对方大可抵赖,且容易陷入无休止的纠缠。
沉思良久,林薇薇决定采取"以正破邪"的策略。她并未大张旗鼓地声讨,而是在店内立了一块小巧的木牌,上书:"本店产品,皆由本店师傅亲手精制,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为防混淆,特此说明:凡本店出品,糕点上均有'百草'暗纹,茶包封口处有特制火漆印。敬请认准,以免误购。" 同时,她向来店顾客温和提醒,购买时请留意辨别。此举既表明了态度,划清了界限,又彰显了自信,未与仿冒者陷入低层次的撕扯,反而更赢得了顾客的信任。那"香满园"的劣质仿品,在明眼人比较之下,很快便无人问津,没过多久便悄悄关张了。
外部风波暂平,内部的隐患却悄然浮现。
随着名声鹊起,林薇薇发现,济世堂的药材供应,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并非品质下降,而是某些特定、非核心的药材,交货时间变得不那么稳定,或是价格时有小幅波动。钱管事解释起来,总是"行情如此"、"运输不便"等托词。林薇薇心知肚明,这是李掌柜见她日益独立,开始通过供应链施加更精细的控制和压力,提醒她"百草轩"的命脉,仍有一部分捏在济世堂手中。
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必须建立更独立、多元的原料渠道的决心。她加大了与那位行商周全的合作,但对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次交易都手续齐全,并让石头暗中留意其动向。同时,她开始通过徐府秦管事等关系, discreetly 接触一些州府之外、信誉较好的小型药材庄园或供应商,尝试建立直接联系,哪怕初期量小价高,也要打破单一依赖。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她寄予厚望的"四时养生锦匣"的落地。
商会展示的成功,带来了大量高端定制需求。但要将样品转化为可稳定供应的商品,难度远超想象。首先是材料,锦匣所需的特定品质的紫檀木、内衬锦缎、定制白瓷小罐等,采购周期长,成本高昂;其次是工艺,微刻画作、浓缩膏方的熬制、糕点的长时间保鲜等,对工匠技艺和场地设备要求极高,绝非小店后院作坊所能承担;最后是产能,纯手工制作,耗时费力,根本无法满足哪怕十分之一的订单需求。
几位慕名而来的大客户,在听闻交货期可能长达数月甚至半年后,纷纷摇头离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林薇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意识到,高端定制之路,若不能解决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问题,终将是镜花水月,甚至会因无法履约而损害信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