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带着江南势力的最后通牒悻悻而去,留下的威胁如同悬在“百草轩”梁上的一柄利剑,寒光凛凛,不知何时会骤然落下。店内众人虽表面如常,心下却都绷紧了一根弦。林薇薇更是深知,对方既然图穷匕见,接下来的手段必然更加狠辣刁钻,绝不会再给她喘息之机。
然而,越是危急关头,越不能自乱阵脚。她将那份忧虑深藏心底,面上依旧从容指挥着店铺的日常运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夯实根基的百年大计上。辟建药圃的计划已由老陈头和春生着手寻访合适地点,虽非旦夕可成,却代表着希望的方向。
这一日,恰逢州府每月一次的大药市开市。林薇薇决定亲自去逛逛,一来为店铺补充些常用药材,二来也想看看能否淘到些特别或急需的品种,尤其是老陈头提及的几种适合本地栽培的草药苗种。
药市设在城东一片开阔地,人头攒动,药香混杂着土腥气扑面而来。各色药材摊贩沿街排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林薇薇带着石头,穿行其间,目光敏锐地扫过各类药材,不时停下询问品相、价格。她如今在州府医药行内也算小有名气,不少相熟的药贩见她到来,都热情招呼。
行至一处偏僻角落,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药农蹲在地上,面前只铺着一块破旧麻布,上面零星摆着几样不起眼的药材,多是些品相普通的根茎和干枯草叶,无人问津。老药农眼神浑浊,面无表情,与周遭的热闹格格不入。
林薇薇本欲径直走过,目光却无意间被麻布一角几块黑褐色、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似有细孔的石头般的东西吸引。那东西她从未见过,不由驻足蹲下,拿起一块仔细端详,只觉入手颇沉,有股极淡的、类似土腥又带点凉意的气息。
“老丈,此物是何药材?”林薇薇温声问道。
老药农抬了抬眼皮,嗓音沙哑:“石见穿。”
“石见穿?”林薇薇蹙眉,她在邓老者手札和常见药典中均未见过此名。
老药农似不愿多言,只含糊道:“山里挖的,老一辈说……能化石头,通堵滞的东西。没啥人认,不值钱。”
化石头?通堵滞?林薇薇心中一动。她想起兽皮残卷上那些生僻的药名和奇特的功效描述,莫非此物也是类似的存在?她尝试用指甲刮下一点粉末,凑近鼻尖细嗅,那土腥气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极微弱的咸涩味。
“老丈,这些石见穿,我都要了。您开个价。”林薇薇果断道。即便无用,也不过是几文钱的事,但若真是宝贝,错过岂不可惜?
老药农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会有人买这无人问津的玩意儿,随意报了个极低的价格。林薇薇如数付钱,又额外多给了些铜板,温言道:“老丈日后若再采得此物,或别的少见药材,可送到清平坊‘百草轩’找我。”
买下石见穿,林薇薇又采购了些急需的药材和几包草药种子,便与石头返回店铺。
回到后院工坊,她立刻将那些石见穿清洗干净,取了一小块,尝试用铜药臼研磨。却发现此物极其坚硬,费了好大力气才磨下少许淡黄色的粉末。她将这粉末与清水调和,观察其溶解性,又取少量尝了尝,味道咸涩微苦,确与寻常药材不同。
她翻出邓老者的手札和所能找到的所有药籍,均无“石见穿”的记载。这反而激起了她更大的兴趣。她依据其“通堵滞”的民间说法,以及自身尝味的感觉,推测其或许具有软坚散结、利尿通淋之类的功效。她尝试将其微量加入治疗老年人小便不利的茶饮方中,发现似乎有些许效果,但还需更多验证。
就在她潜心研究这意外得来的“石见穿”时,店前堂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阿木略带惊慌的呼喊:“掌柜的!掌柜的!您快来看看这位客官!”
林薇薇心中一凛,连忙放下手中之物,快步来到前堂。只见一位身着绸衫、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瘫坐在椅子上,面色惨白,额头冷汗涔涔,右手死死捂住右下腹,痛苦地呻吟着。旁边跟着的小厮急得团团转。
“怎么回事?”林薇薇上前问道。
小厮带着哭腔道:“我家老爷……老爷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说肚子疼得厉害,尤其是右边……”
林薇薇仔细观察那商人,见其腹痛部位固定,拒按,且伴有恶心之感,心中猛地一沉!这症状,与她曾在某本医书杂记上看到的“肠痈”(类似现代阑尾炎)的描述极为相似!此症凶险,若延误治疗,恐有性命之忧!
“快!快去请大夫!要快!”林薇薇立刻对石头喊道,同时温声对那商人道,“这位老爷,您且忍一忍,已去请大夫了。千万莫要乱动。”
那商人疼得几乎说不出话,只是虚弱地点点头。
等待大夫的间隙,林薇薇心急如焚。她虽不通手术金针,但身为药膳师,总想能做点什么缓解病人的痛苦。她忽然想起刚才研究的“石见穿”,其“通堵滞”之说,以及可能有的清热消炎之效……此症若真是肠痈,亦是体内湿热瘀滞成痈,阻塞不通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