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院中老桂树的枝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嫩芽初绽,透着勃勃生机。“百草轩”大门每日准时开启,药香依旧馥郁,却悄然弥漫着一股不同以往的气息。自林薇薇离世,春生全面执掌已近三月,最初的悲恸与茫然已沉淀为眉宇间一抹深沉的坚毅。他端坐柜台之后,处理事务愈发沉稳练达,眼神中除了对师父的追思,更多了一份属于掌舵者的审慎与决断。
这一日,春生正在核对账目,江南周管事的信使风尘仆仆而至,呈上一封火漆密信。春生拆阅,眉头微蹙。信中提到两事:一是江南药市近来涌现数种号称“古方新制”的丸散,包装精美,价格低廉,对“百草轩”的传统膏方造成些许冲击;二是先前洽谈联营的另一家药行“济仁堂”,态度转为暧昧,似有观望之意。信末,周管事忧心忡忡,言道“永盛堂”近来在江南活动频繁,恐有更大图谋。
若在以往,春生必先禀明师父,共商对策。如今,他放下信笺,沉默片刻,并未立即召人商议,而是起身踱至悬挂着林薇薇遗诗诗匾的堂前,凝视那“薪火传弟子,药香飘远空”的字句,目光渐凝。他意识到,这已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对“百草轩”新生代掌舵人能力的直接考验。
次日晨会后,春生将石头、阿木与小木留了下来。他并未显露焦虑,将周管事信中所言平和道出,而后道:“江南之势,看似风波,实为警醒。我‘百草轩’立身之本,在于‘真材实料,药效为先’。对手以价廉与新巧为诱,我等不可自乱阵脚,亦不能固步自封。”
他提出应对之策,条理清晰:
“其一, 稳固根基,以质取胜。阿木叔,工坊需再严把三关:原料遴选,宁缺毋滥;炮制工艺,精益求精;成品检验,一丝不苟。尤其发往江南之货,需加盖特制印鉴,附上详实产地说明,让顾客知其‘贵有所值’。”
“其二, 守正出奇,顺应时需。小木,你近日多留意州府顾客尤其是南来北往商旅的言谈,看看他们对药膳剂型、口味有何新盼头。我等可试制些便于携带、服用更简的剂型,如将部分经典方改良为浓缩水丸或细粉,但前提是药效不得有损。”
“其三, 深化联营,以诚动人。石头叔,劳您亲自执笔,以我之名复信周管事及‘济仁堂’,不必急于求成,可邀其派得力人手来我店工坊观摩交流,或我派阿木叔前往指导,展我诚意与底蕴。联营贵在志同道合,强求无益。”
这一番安排,既有原则坚守,又有灵活应变,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显露出春生已能统揽全局。石头、阿木闻言,心中叹服,纷纷领命。小木更是感到重任在肩,跃跃欲试。
策略既定,店内上下迅速行动。阿木带领工坊伙计,对工艺流程进行再梳理,设立了更严格的巡检记录;小木则成了“市井耳报”,细心收集各方反馈;春生亲自修订了与联营药行的合作协议范本,条款更清晰,权责更明确,强调了品质标准的唯一性。
就在“百草轩”积极应对江南风波之际,一日,一位衣着体面、操着北方口音的中年人走进店铺,指名要见掌柜。来人自称姓赵,乃京畿一带的药材商,言道久闻“百草轩”林安人大名及其《百草食养心要》之精妙,此番南来,特想洽谈合作,欲将“百草轩”精品引入北方。
京师客商主动上门,无疑是拓展北疆的良机。春生热情接待,但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他仔细询问对方经营规模、渠道构成以及对药膳的理解。赵掌柜侃侃而谈,却多浮于表面,对药材道地性、储存条件等关键细节语焉不详,反而一再追问能否降低用料标准以控成本、扩大产量。
春生听出其意在快速牟利,而非真心推广药膳养生,心中警惕。他想起师父生前“不慕虚名,慎择伙伴”的教诲,遂婉言相拒,言辞恳切:“赵掌柜美意,春生心领。然我先师遗训,药膳关乎民生健康,首重功效与诚信。北地气候体质与南方迥异,仓促引入恐难见效,反损声誉。合作之事,需从长计议,待我店对北方市场有更深认知,再谈不迟。”
赵掌柜悻悻而去。事后,春生将此事告知石头、阿木,道:“北进之心不可无,然须步步为营。宁可慢些,也要寻得理念相通之伙伴,否则无异于沙上筑塔。” 众人深以为然,佩服春生之持重。
月余之后,江南周管事再来信,语气轻松许多。称“百草轩”坚持品质,口碑反而更胜以往,那些廉价新品热度已过;而“济仁堂”见“百草轩”处事沉稳、诚意十足,态度转暖,联营之事重现曙光。春生闻讯,并未得意,只是叮嘱继续稳扎稳打。
初夏时节,院中桂叶已是一片浓绿。春生自觉对店内事务、对外联络已初步理顺,遂将更多精力转向内部传承。他正式将每月朔望的“学塾”制度化,亲自讲授《百草食养心要》基础篇,要求小木、福贵等年轻伙计不仅识药,更要懂理,能初步为顾客辨析体质。他还开始让阿木有意识地培养工坊里的熟练工匠,将关键技艺分解传授,避免人才断层。
这一晚,打烊之后,春生独坐书斋,灯下翻阅师父留下的手札。窗外月明如水,泻满庭院,也照在那株老桂树上。他想起埋藏树下的那坛“百草醴”,想起师父“待时机成熟”之语。如今,内外渐稳,新人成长,或许,启坛的时机正在临近?他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也深知责任重大。
喜欢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