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带来的不仅仅是狂喜,更是一座沉甸甸、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订单大山。
那张写满了客户信息和需求数量的潦草纸条,像是一张审判书,摆在了林烨和周伟面前。个人订单三十七套,展销公司二十套,网咖五套,茶馆三套……林林总总加起来,六十五套!
按照2288元的单价计算,这批订单的总金额达到了惊人的十四万八千多元!而这,还只是吴坤粗略统计的、已经付了定金或明确表示要货的。后续闻风而来的咨询电话,几乎打爆了吴坤和林烨那台破旧的诺基亚。
巨大的财富仿佛触手可及,但中间却隔着一道名为“产能”的天堑。
林烨的柜台,本质上还是一个手工作坊。所有的生产流程:元件焊接、指环组装、固件烧录、手机刷机、配对测试、包装……全部依赖于林烨和周伟的两双手。
之前生产十套,已经让他们不眠不休地忙了三天。现在是六十五套!而且要求的交付时间极其紧迫,尤其是那家展销公司,半个月后就要用。
“烨哥……这……做得完吗?”周伟看着那串天文数字,声音都有些发颤,那是兴奋,更是恐惧。
林烨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柜台角落,看着那些堆叠起来的新元器件和空手机盒,眉头紧锁。他大脑飞速运转,计算着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
焊接一套指环主板:即使周伟现在熟练了,也要近一个小时。 组装调试一个完整指环:半小时。 一台手机刷入定制系统并安装演示程序:十五分钟。 配对测试和最终包装:十五分钟。
一套产品下来,净工时就要接近两小时。这还不包括物料准备、故障返工、吃饭休息的时间。
两个人,一天工作十六小时,理论上最多能产出八套。六十五套,需要八天多。但这只是理论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高强度的手工作业,效率和出错率都会随着疲劳而急剧下降。
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
“接不了。”林烨的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他拿起吴坤那张纸条,在上面划了一条线,“告诉坤哥,现有的订单我们尽全力做。从今天起,暂停接受一切新订单。什么时候恢复,等通知。”
“啊?全……全推了?”周伟觉得心都在滴血,那可都是钱啊!
“贪多嚼不烂。如果为了赶工导致品控下降,或者延期交付毁了口碑,那才是真正的损失。”林烨语气坚决,“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优化流程,尽可能快地交付现有订单。”
他立刻行动起来,将狭小的柜台重新规划。一个区域专门负责元件预处理和焊接(周伟主导),一个区域负责刷机和软件调试(林烨主导),一个区域负责最终组装和测试(两人共同完成)。
他们尝试像微型流水线一样工作。周伟焊好一批主板,就交给林烨。林烨烧录固件的同时,周伟开始焊接下一批。林烨刷好一批手机,就和周伟一起进行组装配对。
效率确实有了一些提升,但提升有限。极度重复和精细的手工作业极其消耗心神和视力。焊锡产生的烟雾让空气变得污浊,即使开着风扇也无济于事。
很快,两人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手指因为长时间持握烙铁和镊子而变得僵硬酸痛。腰酸背痛更是常态。
吴坤几乎每天都要跑来七八趟,每次都是搓着手,欲言又止。看着两人疲惫不堪的样子和进展缓慢的进度,他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却又不敢像催普通小工那样催促。他深知现在得罪不起林烨这根唯一的摇钱树。
“兄弟……慢慢来,慢工出细活……质量第一,质量第一……”他每次都是干巴巴地安慰几句,然后放下一些买来的红牛和盒饭,又愁眉苦脸地离开,去应付那些催货催得越来越急的客户。
产能地狱!这是真正的产能地狱!
每一套产品的产出,都伴随着汗水、疲惫和巨大的时间成本。那十四万多的订单金额,不再只是纸面上的财富,更是沉甸甸的压力,压得两人几乎直不起腰。
在经历了整整两周如同炼狱般的煎熬后,林烨和周伟几乎虚脱地瘫倒在柜台里。
他们的眼前,是终于打包好的、整整五十套“星火NeuroInput 1.0”套装。另外十五套,实在无法按时完成,只能由吴坤出面,向客户道歉并办理了退款或延期。
这五十套产品,是两人用几乎不眠不休的疯狂工作换来的。期间烧毁了不止一块芯片,焊坏了好几个主板,甚至因为极度疲劳,林烨在刷机时误操作导致一台手机变砖。
但最终,他们还是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吴坤几乎是含着热泪把这五十套宝贝搬走的。他第一时间将货款收齐,然后严格按照新的分成协议,进行结算。
扣除:
· 五十台“雷霆一号”手机成本
· 五十套指环的元器件采购成本(新一代元件成本更高)
· 周伟的工钱和奖金
· 额外的电费、耗材费等一系列杂费
最终,林烨个人分得的利润,竟然高达十万人民币!
当林烨看着手机短信上提示的银行账户余额变动,那一长串的零时,即便以他重生的心性,呼吸也不由得为之一滞。
十万!
这是他重生以来,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汗水,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不再是吴坤给的几千块定金,也不是小打小闹的体验费,而是实打实的、通过交付产品获得的巨额利润!
巨大的成就感混合着极度的疲惫,如同潮水般冲击着他的神经。
周伟也分到了一笔对于学生来说堪称巨款的报酬,他拿着钱,手都在发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柜台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两人粗重的呼吸声。
这笔钱,证明了技术的价值,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也同时昭示着一个血淋淋的现实:依靠当前的手工作坊模式,他们已经触摸到了产能的天花板。如果想要获取更大的成功,变革,迫在眉睫。
林烨握紧了手机,感受着那串数字带来的沉重分量,目光缓缓扫过一片狼藉、如同战后废墟般的柜台。
这第一桶金,既是过去阶段的终点,更是通往下一个阶段的,最至关重要的敲门砖。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