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关于韩国公李善长结局的争论,非但没有因为天幕下当事人的昏厥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如同沸水般翻滚起来。
【网友‘同情弱者’打赏(小额)并留言:说到底就是朱元璋卸磨杀驴!李善长跟着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老了老了,就因为一点猜忌,被诛九族,太狠了!典型的飞鸟尽,良弓藏!】
这条留言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朱元璋的批评。
然而,立刻就有更多、更详细的反驳如同潮水般涌来:
【网友‘深度吃瓜’打赏飞船x1并留言:楼上太天真了!根本不是老朱非要杀他,是李善长自己作死好不好!胡惟庸案发十年,老朱都没追究李善长。如果不是后来老李从汤和那里借兵给自己修园子,老朱根本不想追究他!而且,当时是让太子朱标主审此案,这就是明摆着给老李一个台阶下!只要他低个头,认个错,表示和胡惟庸划清界限,以他和老朱的交情,以太子仁厚的性子,绝对能保他安享晚年!】
【网友‘历史逻辑怪’打赏火箭x1并留言:+1!史料记载得很清楚,李善长非但不认错,反而在朝堂上仗着资历老,指着鼻子骂朱元璋是‘独夫’、‘屠夫’!这谁能忍?老朱当时就明白了,这老家伙打心眼里不服他,更不会服年轻的太子!今天不杀他,等太子继位,谁能镇得住这位开国第一功臣、淮西勋贵的领袖?】
【网友‘年龄不是问题’打赏跑车x2并留言:别提他老了!李善长当时是七十七了,但有些人就是越老越妖!看看人家司马懿!】
这条关于年龄的留言,瞬间引爆了新的争论点:
【网友‘司马懿专业户’打赏航母x1并留言:对对对!@年龄不是问题 说得太对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都七十多了!七十七岁只是李善长的生理年龄下限,但七十一岁却是朱元璋的生命上限(按当时预期)!老朱能不担心吗?!更何况老李七十七还纳了一房小妾,就这身体,比太子朱标都好!】
【网友‘命运的箭矢’打赏银河x1并留言:艹!一千年前司马懿躲过去的箭,绕过了大唐的李靖,结果精准地射中了洪武朝的李善长!这就是历史的神奇之处吗?!】
这些争论,条分缕析,将李善长案的深层逻辑和朱元璋的不得已(或者说冷酷算计)剖析得淋漓尽致。
奉天殿前,太医刚刚用银针将李善长救醒,喂他服下了安神压惊的药汤。他斜靠在侍卫搬来的软椅上,面色灰败,气息微弱,恰好将天幕上这些激烈的争论听了个一清二楚。
每听一句,他的脸色就灰暗一分,身体就颤抖一下。
尤其是听到“太子主审是台阶”、“骂朱元璋是独夫”、“不服太子”、“司马懿”、、“七十七还纳了一房小妾”这些关键词时,李善长浑浊的老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绝望!
他艰难地抬起颤抖的手,真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大嘴巴!
蠢啊!自己真是蠢透了!
如果……如果天幕所说都是真的……那未来的自己,简直是自寻死路!陛下让太子殿下主审,那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就是给他留了活路,甚至是想让太子施恩于他,为太子将来继位铺垫!
可自己呢?竟然倚老卖老,指着陛下的鼻子骂“独夫”?!这不仅是自绝于陛下,更是彻底断了太子将来能用他的任何可能性!陛下杀他,哪里只是因为胡惟庸那点破事?分明是为了给太子扫清障碍!一个连陛下都敢骂、都不服的老臣,太子将来怎么驾驭?!
尽管……尽管太子最终没能活到继位那天(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但在洪武二十三年那个时间点上,谁又能预知太子会早逝呢?在陛下看来,为了太子的江山稳固,他李善长和整个李家,就必须成为那个被清除的障碍!
想通了这一点,李善长只觉得万念俱灰,一股冰冷的绝望彻底淹没了他。他缓缓闭上眼睛,两行浑浊的老泪顺着脸颊滑落。原来,不是陛下无情,是自己……一步步把自己和全族推向了绝路。
而奉天殿前的其他勋贵大臣,尤其是徐达、汤和、冯胜、傅友德这些同样出身淮西、与李善长交集颇多的老兄弟,在听完天幕上网友的分析后,虽然面色沉重,但内心深处,却几乎达成了一种可怕的共识。
他们交换着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看法:天幕上那些网友……说得对!
李善长,他们的这位老大哥,能力、威望、资历、在淮西集团中的影响力,都太高了!高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
太子朱标虽然仁厚贤明,但毕竟年轻,且性子偏软。如果陛下百年之后,留着李善长这样一位功高震主、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甚至连陛下都敢顶撞的权臣,那太子还能坐稳江山吗?
李善长会不会成为大明的司马懿?没人敢保证。
就算李善长自己没那个心思,他那些攀附在李家门下的党羽呢?会不会逼着他黄袍加身?或者架空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