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关于秦、晋二王府的糟心事还没完全冷却,唯恐天下不乱的网友们又扒出了新的“家族传统”。
“吃完了晋藩瓜,啃完了秦藩瓜,你们没发现老朱家有个祖传手艺吗?”一条弹幕引发了新的讨论热潮。
“啥手艺?”
“这还不明显?儿子揭发老子,兄弟告发兄弟啊!优良传统了属于是!”
“对对对!建文帝削藩的导火索是啥?不就是周王朱橚的次子朱有爋(yǒu xūn)亲自出面,举报他亲爹‘谋反’吗?儿子亲自送爹上路,孝出强大!”
“不止呢!后面还有!汉王朱高煦想学他爹造反,结果被他儿子朱瞻圻(zhān qí)各种偷偷给明宣宗打小报告!”
“还有宁王府,那更是重量级!先是朱权被朱棣坑,到了他后代朱宸濠(chén háo)造反,家里那点破事也没少被自己人捅出去!”
“还有伊王朱典模荒淫不法,也是被宗室内部的人举报才倒台的!”
朱及第看着这些弹幕,表情变得十分精彩,他摸了摸鼻子,苦笑道:“老铁们……你们这挖得有点深啊。不过……确实,纵观明朝藩王史,这种至亲之间的相互告发、举报,尤其是子告父、弟告兄以求自身利益或脱罪的现象,似乎……比其他朝代要频繁和突出那么一些。” 天幕上配合地罗列出一个个名字和简单事件,触目惊心。
“砰!”
一声闷响,龙椅的扶手被朱元璋捏得咯咯作响。
他的脸色已经从铁青彻底变成了锅底黑,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是气到了极点!
如果说之前的“靖难之役”还带有些许争夺天下的雄主色彩,虽然残酷,但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他朱元璋虽然愤怒,但尚能勉强从“成王败寇”的角度去理解。
那么,眼下天幕揭露的这些破事,则纯粹是令人作呕的、毫无底线的家族内耗和道德沦丧!为了权力,为了自保,儿子可以毫不犹豫地举报父亲,兄弟可以心安理得地构陷兄弟!这成什么了?这哪里还有半点人伦纲常?这简直是把老朱家的脸面扔在地上踩,还反复摩擦!
尤其当他听到,削藩大战的序幕,竟然是由自己的孙子、老五朱橚的次子朱有爋举报亲爹拉开的!这简直荒谬绝伦!滑天下之大稽!
一股难以形容的羞愤和暴怒直冲朱元璋的天灵盖。他猛地转头,目光如刀子般射向台下还一脸懵懂、只是个半大少年的周王朱橚。此刻的朱橚连儿子都没有,根本无法理解未来那个逆子会如何“孝”出强大。
朱元璋真恨不得立刻就把那个尚未出生、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出生的逆孙朱有爋从虚无中揪出来,亲手摔死!连同生出这种孽障的老五一起教训!
“孽障!都是一群孽障!”他从牙缝里挤出低吼,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他感觉这辈子都没这么丢脸过!打天下时的艰难困苦,似乎都比不上此刻面对子孙后代这般不堪入目的丑态来得痛心疾首。
马皇后看着暴怒的丈夫,轻轻叹了口气,伸出手按在他紧绷的手臂上,却也不知该如何劝慰。这天幕揭示的,是人心中最阴暗的欲望在权力诱惑下的爆发,是家教和礼法在巨大利益面前的崩塌。这不是靠几句劝慰就能平息的情绪。
奉天殿前,一片死寂。所有文武大臣都深深低着头,不敢去看皇帝那几乎要杀人的目光,更不敢流露出任何表情。他们心中同样震撼,一方面惊骇于天家内部斗争之酷烈毫无底线,另一方面也暗自庆幸,自家那点糟心事跟老朱家这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就在朱元璋怒不可遏,群臣噤若寒蝉之际,天幕上,朱及第似乎是为了给这尴尬到极致的气氛一个解释,或者说,是往这滚沸的油锅里又泼了一勺冷水。他点开了一条看起来分析得头头是道的长留言,带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语气念了出来:
“各位先别光顾着吃瓜看热闹,其实仔细想想,老朱家这‘举报家风’,根子说不定就在洪武朝,就在咱们太祖高皇帝自己身上呢!”
此言一出,宛如一道惊雷,再次劈中了奉天殿前的所有人!连正在盛怒中的朱元璋都猛地抬起了头,死死盯住天幕。
朱及第继续念着那位胆大包天的网友的分析:
“太祖皇帝陛下雄才大略,深恨贪官污吏。为了肃清吏治,他老人家在洪武十五年可是开创性地设立了锦衣卫,赋予其侦缉、刑讯、直奏之权,这本质上就是鼓励一种超越常规司法程序的‘告密’和‘监察’。”
“这还不算,洪武陛下还亲自编纂《大明诰》,鼓励民间百姓手持《大诰》,直接将贪官污吏绑赴京师治罪,甚至规定沿途官员必须放行。这固然是惠民之举,震慑了贪官,但其内核,同样是鼓励‘越级告发’和‘直达天听’。”
网友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核心:
“陛下的初衷绝对是好的,是为了对付贪官。但问题是,再好的政策也会被人钻空子。贪官们很快就能官官相护,编织关系网来自保。反而是这种‘告密文化’、‘特务政治’的模式,被完美地继承和内化到了皇室内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