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明显的惋惜和嘲讽。
“万历四十八年,咱们这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终于驾崩了。说实话,如果他早死两年,哪怕早死一年,他在后世史书上的评价,可能都会完全不同。凭借‘万历三大征’的胜利,混个‘中兴’或者‘振作’的名头,并非没有可能。”
“可惜啊,历史没有如果。”朱及第的语气骤然变得沉重,“就在他死前一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在遥远的辽东,发生了一场彻底改变大明国运的战役——萨尔浒之战!”
天幕上浮现出辽东的地形图,以及双方军队调动的示意图。
“这场战役,是大明与新生的后金政权(也就是清朝的前身)的第一次战略决战。为了彻底消灭努尔哈赤这个心腹大患,大明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锐部队,包括多年征战锤炼出的浙兵、川兵等,总兵力约九万余人,兵分四路,意图合围赫图阿拉,犁庭扫穴!”
“然而,大明这边,主帅杨镐志大才疏,坐镇沈阳指挥混乱。而他们的对手,是努尔哈赤和他那群如狼似虎的儿子、将领。努尔哈赤采取了极其高明的战术——‘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集中他全部约六万八旗精锐,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和大明各路军队协调不畅的致命弱点,在短短几天之内,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将明军四路大军各个击破!”
画面上展现出明军惨败的场景,尸横遍野,旗帜倒地。
“名将杜松、刘綎等先后战死,士兵死伤无数。九万多精锐,一朝丧尽!无数装备、粮草、马匹也尽数落入后金之手。此战,明军可谓全军覆没,输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萨尔浒一战,其影响是灾难性的,是颠覆性的!”朱及第强调道,“首先,它几乎耗光了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后能用于主动出击的战略机动兵团。那些在平定哱拜、援朝抗倭战争中磨练出来的老兵悍将,损失惨重。”
“其次,经此一役,大明在辽东的军事态势,从战略进攻彻底转入了战略防御。之前是明军想着怎么去剿灭后金,之后变成了后金想着怎么来打大明!山海关外的战略主动权,从此易手,落入了努尔哈赤的手中。”
“可以说,”朱及第做了一个总结的手势,“万历皇帝用了将近三十年时间,耗费无数国帑,通过‘三大征’勉强维持住的那点帝国颜面和军事自信,在萨尔浒这惊天一败中,被砸得粉碎!他之前所有的‘功绩’,在这惨重的失败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点可笑了。”
天幕下,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只觉得一股逆血直冲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九万……精锐……全军覆没?!”他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这几个字,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太清楚九万百战精锐意味着什么!那是国家的柱石,是震慑四方的利器!竟然……竟然一战就打光了?!
“战略主动权……交给对方……”朱棣的脸色也苍白无比。作为杰出的军事家,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明在辽东将陷入永无止境的被动挨打,意味着边境将烽火连天,意味着国库将因为无底洞般的防御开支而彻底枯竭!这简直是掘墓之举!
徐达、李文忠等勋贵武将,更是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他们都是带兵的人,听到如此愚蠢的指挥和惨重的损失,感同身受,恨不得亲自提刀上阵。
而文官们,则被那巨大的数字和“全军覆没”的结果吓得魂不附体。他们虽然不懂具体军事,但也知道,此战之后,大明的北方,恐怕再无宁日!
萨尔浒这个名字,如同一道巨大的、流血的伤疤,刻在了所有洪武君臣的心上。他们仿佛听到了大明帝国根基深处,传来那令人心悸的、崩塌断裂的巨响。
天幕上,关于萨尔浒之战的沉重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几条带着鲜明情绪的后世“网友”留言便迅速刷屏,为接下来的内容定了调性:
【“说白了,万历就是个顶级败家子!三大征?呵呵,那都是张居正给他留下的老本!”】
【“没错!张居正十年改革攒下的家底,被他二十年挥霍一空!花完了遗产,他自然就现原形了!”】
【“萨尔浒惨败的根子,早在他摆烂的三十年里就埋下了!制度崩坏,边备废弛,不出事才怪!”】
【“所以别再掰扯这个败家子了,听着就来气!主播快讲红丸案!那才刺激!”】
【“对对对!支持跳过万历,直接进入三大案第二弹——红丸案!!”】
看着评论区一边倒地要求转换话题,朱及第从善如流,立刻将辽东的地图撤下,换上了一张带着浓郁神秘色彩的宫廷画像。
“好好好,看来各位老铁对万历皇帝是彻底‘粉转路,路转黑’了。”他笑着摊手,“既然大家不想再听那些让人憋屈的战争和党争破事,那咱们就言归正传,继续咱们的《大明皇家奇案录》主线任务!接下来,就为大家揭开明末三大案中,最为诡异、也最让人浮想联翩的第二案——牵扯到皇帝生死、宫廷秘药的‘红丸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