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的画面变得急促而混乱,烽烟四起,喊杀震天。
“老铁们,荥阳大会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组成的东征军团,如同出柙猛虎,一路势如破竹,明军几乎难以阻挡!”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见证历史巨变的凝重,“崇祯八年正月,这支凶狠的农民军,终于兵临大明朝的中都——凤阳城下!”
画面中,庞大的农民军队伍将凤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头明军慌乱失措,而城下的起义军则士气高昂。
“此时的凤阳,虽然地位尊崇,但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哪里挡得住这群如狼似虎、求活亦求复仇的百战之兵?几乎没有经过太像样的抵抗,凤阳城……陷落了!”
“轰隆!”一声巨响在奉天殿前传来,那是朱元璋失手打翻御案上的镇纸。他死死盯着天幕,嘴唇颤抖,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只有粗重的喘息显示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完了,他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天幕中的画面,转向了凤阳城内。这座象征大明龙兴的中都,正遭受着空前的浩劫。
“攻入凤阳的农民军,怀着对明朝朝廷的刻骨仇恨,将怒火倾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朱及第的声音低沉下去,“他们焚烧衙门,攻打府库,释放囚犯……而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大明的皇陵!”
画面上,冲天的火光燃起,映红了半边天。那是朱元璋为其父母兄弟修建的皇陵(英陵,后改称明皇陵)正在被焚烧,享殿、碑亭在火焰中坍塌,石像生被推倒砸碎……
“皇陵被毁,象征着大明天命所在的‘龙兴之地’被践踏,这对明朝统治合法性的打击是致命的。”朱及第继续道,“同时被焚毁的,还有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这座承载了他青年时代记忆的寺庙,也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
朱元璋眼睁睁看着父母的陵寝在火焰中模糊,看着记忆中的皇觉寺轰然倒塌,他猛地闭上了眼睛,身体微微摇晃,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那是他的根,是他的来处!如今,却在两百多年后,被一群他眼中的“流寇”如此践踏!一种锥心刺骨的痛楚和滔天的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
然而,天幕上的画面一转,出现的一幕却让悲愤中的朱元璋愣住了。
就在一片混乱的凤阳城中,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两大巨头,竟然为了一个被俘虏的小太监,当众争执了起来。
“据说,这个小太监擅长吹拉弹唱,张献忠想要,李自成也觉得有用,两人互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就要拔刀相向。”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一丝荒谬感,“最后,还是闯王高迎祥出面调停,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闹剧。”
“呵……呵呵……”原本沉浸在祖陵被毁悲痛中的朱元璋,看到这里,竟气极反笑。他脸上的悲戚渐渐被一种极致的轻蔑所取代。
“就这?为了一个阉人,在刚刚攻下的重地里,在官兵可能随时反扑的时候,自己人先闹了起来?”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咱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英雄人物,原来不过是张士诚、陈友谅之流!格局如此之小,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纵然一时得势,也终究难成气候!”
徐达在一旁也微微摇头,低声道:“尚未站稳脚跟便因细琐之事内讧,确是取乱之道。看来此二人,虽为悍将,却非雄主之材。”
朱元璋缓缓坐回龙椅,目光重新投向天幕,眼神变得复杂而深邃。愤怒和悲伤依然存在,但一种更深沉的明悟浮现出来。
他想起了之前天幕中朱及第提到过的,最终取代大明的,是关外那个名为“大清”的政权。再看看眼前为了个小太监争抢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咱明白了……”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这两个人,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流寇,他们折腾来折腾去,烧咱的祖陵,毁咱的根基,看似撼动了大明,实际上……”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悲凉和嘲讽:“实际上,他们是在帮关外的女真人扫清障碍!他们消耗的是咱中原的元气,动摇的是汉家的江山!他们,不过是给那撮尔小邦(指后金/清)做了嫁衣,当了开路先锋!”
想到这里,朱元璋忽然觉得一种巨大的荒谬和疲惫。他看着天幕中仍在庆祝攻破凤阳的李自成、张献忠部,眼神里只剩下了冷意。
“跳梁小丑,徒为他人作嫁。”他最终吐出这几个字,仿佛给这两股曾让他无比忌惮的力量,下了最终的判词。
夜空下,洪武君臣沉默着。祖陵被毁的切肤之痛依旧,但透过天幕,他们似乎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看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轨迹。李自成与张献忠的破坏,在这一刻,仿佛蒙上了一层更为可悲的色彩。
天幕上,凤阳皇陵燃起的熊熊烈火、破碎的龙碑、以及农民军在城中狂欢的场景,被清晰地呈现出来。紧接着,画面切换,一张来自明廷塘报的急递,被火速送入了紫禁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