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李逍遥携李忆如风尘仆仆抵达苗疆圣姑居所。圣姑查验回魂珠时神色骤变,发现珠上竟被人暗中下毒。众人惊疑之际,矛头直指苏媚,逍遥当即沉声喝止:"事未查明,莫要妄加揣测!"
圣姑为逍遥运功疗伤时,察觉其经脉紊乱,郑重告诫道:"此伤非同小可,两个月内万不可妄动真气,否则一身修为尽付东流。"半月后,逍遥伤势稍见起色,虽能勉强下榻行走,仍需静心调养。
时值江湖妖魔肆虐,圣姑谈及此事面露忧色。逍遥倚窗远眺,终是长叹一声:"小虎。"将佩剑重重按在案上,"烦请你代我走一趟仙霞派。"
圣姑闻言急道:"你莫不是忘了医嘱?若强行运功......"话音未落便被逍遥抬手打断,烛火映照着他苍白的侧脸:"我省得。"
就在众人对回魂珠被下毒一事百思不解之际,喻南松挺身而出,揭穿了千叶禅师的阴谋——原来真正的九转回魂珠早已被他调包。王小虎等人历经苦战,终于击败千叶,夺回真正的灵珠。
圣姑以九转回魂珠施法,林月如的魂魄终于归位。她缓缓睁开双眼,虽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但神志清明,记忆如初。逍遥紧握她的手,眼中满是失而复得的欣喜。
待月如调养数日,恢复些许气力后,李逍遥便带着她与忆如启程返回仙灵岛。林天南与李大娘早已在码头翘首以盼,见三人归来,激动不已。夕阳映照下,一家人终得团聚,往日的遗憾与伤痛,在此刻化作温暖的相拥。
新铸的锁妖塔巍然矗立于蜀山之巅,塔身以金刚白玉石锻造,坚不可摧,外层缠绕玄铁锁链,贴满上古符咒,隐隐透出肃杀之气。此塔融合了神界赐予的结界之力与蜀山秘传五灵阵法,威能更胜从前。
蜀山长老躬身禀报:“祖师,为防意外,弟子已命三代弟子尽数撤离,二代弟子中,仅余长卿与丝缎留守护阵。”
李逍遥凝视高塔,沉声道:“锁妖塔修复,需以五灵之力为基,化妖水为护,绝不可有半分差池。”
塔底重建十一根玄铁剑柱,与七星盘龙柱相连,柱内灌注化妖圣水,以防妖魔邪气侵蚀塔基。李逍遥与太武长老定期闭关,以自身灵力加固封印,维系大阵运转。
待锁妖塔彻底完工之日,塔顶五灵法阵骤然亮起,璀璨灵光直贯九霄,浩瀚灵力如潮水般扩散,笼罩蜀山方圆百里。自此,妖魔再难撼动此塔分毫,蜀山亦重归安宁。
蜀山云海翻腾。李逍遥一袭玄色掌门道袍,立于祭坛之上,天风浩荡,衣袂猎猎。身后众弟子列阵如林,肃然无声。
他手执七星剑,剑锋指天,声如金玉交振:
“今日锁妖塔重立,非为囚妖——”
剑芒乍亮,苍穹之上五灵法阵骤然显现,青、赤、黄、白、黑五色灵光交织流转,辉映百里山河。
“而为苍生!”
话音落,祭坛四周八十一盏明灯齐燃。逍遥反手收剑,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弟子:
“凡我蜀山门人,当谨记:镇妖非道,渡妖方为至善!”
李逍遥将赵灵儿遗留的天蛇杖带至蜀山,日夜相对,思念成疾,功力渐衰。酒剑仙见他这般模样,提酒而来,摇头叹道:“情字误人!你这般消沉,岂是灵儿愿见?”
逍遥握杖的手微微一颤,低声道:“师父教训的是……弟子当振作。”
不久后,二人在酆都附近发现一处“玲珑福地”,此地灵气纯净,百邪不侵,逍遥便将天蛇杖安置于此,借秘境之力镇守圣器。
而另一边,林月如虽因九转回魂珠复活,但肉身仍受阴气侵蚀,需持续服用仙药维系生机。逍遥每月必至玲珑福地,采集“延命灵草”带回。
圣姑曾告诫:“此草唯有福地可生,需以蜀山秘法炼成丹丸,方能续她心脉。”
每次采药时,逍遥总会在天蛇杖前独坐片刻,指尖轻抚杖身,低声道:“灵儿,我定会护住月如……亦不负你所托。”
清风拂过,灵光微闪,似有回应。
李逍遥每日寅时便起身,于蜀山绝壁之巅练剑,任凭霜雪侵衣、寒风砭骨,剑势始终凌厉如初。入夜后,他独坐三清殿,就着青灯批阅降妖卷宗,直至更深夜阑。
为防锁妖塔再生变故,他亲自督导弟子在塔外加固三十六道玄铁符链,每一道铁链皆镌刻上古镇魔铭文,并厉声告诫众门人:
“凡蜀山弟子,无掌门手谕不得近塔三里!若化妖池水有异,立以五灵符镇压,不得延误!”
每逢朔望之夜,逍遥必携太武、草谷等长老登临塔底,五人结阵,将毕生灵力灌注于七星盘龙柱中。罡风呼啸间,塔身符文次第亮起,浩荡清光直冲霄汉,百里妖魔尽皆蛰伏。
仙灵岛水月宫,碧波环绕,莲香清远。李逍遥立于廊下,望着满庭花树,轻声道:“此岛留有灵儿的气息,亦是月如静养之地。从今往后,这里便是我们的家。”
为护家人安宁,他在岛周布下“迷踪阵”,雾气氤氲间,外人难觅其踪,仅留一处隐秘渡口,供至亲挚友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