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这一年春天正月里的癸酉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同时改了年号。
当时,董承和张杨想护送汉献帝回洛阳,但杨奉、李乐不同意,几方将领因此互相猜疑,各怀心思。到了二月,韩暹攻打董承,董承没办法,逃到了野王。韩暹驻扎在闻喜,胡才、杨奉则去了坞乡。胡才又想攻打韩暹,汉献帝派人出面劝住了他。
在汝南、颍川一带,黄巾军首领何仪等人带着手下投靠了袁术,曹操带兵把他们打得大败。张杨让董承先去洛阳修缮宫殿。太仆赵岐找到刘表,劝他出兵帮忙,刘表不仅派兵,还不断运送物资。
这年夏天五月丙寅日,汉献帝派人到杨奉、李乐、韩暹的军营,希望他们护送自己回洛阳,这几人答应了。六月乙未日,汉献帝的车队到了闻喜。
袁术为了争夺徐州,发兵攻打刘备。刘备让张飞留守下邳,自己带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原本是陶谦的旧部,和张飞闹了矛盾,被张飞杀了,这下下邳城里乱成一团。袁术写信给吕布,怂恿他偷袭下邳,还说会提供军粮。吕布一听很高兴,立刻水陆并进向东进发。刘备的中郎将许耽打开城门放吕布进城,张飞抵挡不住,只能逃走。吕布俘虏了刘备的妻儿和手下将士的家眷。刘备听说后往回赶,等回到下邳时,军队已经溃散。刘备收拾残兵向东拿下广陵,和袁术再战,又输了,最后只能驻扎在海西。当时军队缺粮,大家饿得不行,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还好从事麋竺拿出自己的家财资助军队。刘备没办法,只好向吕布投降。吕布也因为袁术没按时送粮而生气,就把刘备召回来,让他继续当豫州刺史,两人一起对付袁术,让刘备驻扎在小沛,吕布自己则自称徐州牧。吕布手下有个叫郝萌的河内人,在夜里突然攻打吕布,吕布连帽子都没戴,衣服也没穿好,跑到都督高顺的营寨求救。高顺马上整顿兵马冲进府中平乱,郝萌败逃。天亮后,郝萌的部将曹性杀了郝萌。
七月庚子日,杨奉、韩暹护送汉献帝东归,张杨在路上提供粮草迎接。甲子日,汉献帝的车队终于到了洛阳,暂时住在以前中常侍赵忠的宅子里。丁丑日,朝廷再次大赦天下。八月辛丑日,汉献帝搬到南宫杨安殿。张杨觉得自己功劳大,就把这座殿命名为“杨安”。张杨对其他将领说:“天子应该由天下人共同尊崇,朝廷里有公卿大臣处理事务,我就负责在外抵御外敌。”说完就回野王去了。杨奉也带兵驻扎到梁地,韩暹、董承则留下来护卫汉献帝。癸卯日,汉献帝封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并兼任司隶校尉,还赐给他们节钺。当时洛阳的宫殿都被烧毁了,百官只能在废墟中,靠着残垣断壁勉强栖身。各地的州郡长官都手握重兵,却不向朝廷运送物资。官员们都饿着肚子,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只能自己出去挖野菜充饥,有的人饿死在墙角,还有的被士兵杀害。
袁术看到谶语里说“代汉者当涂高”,觉得自己的名字和这句谶语对应,再加上袁氏家族出自陈地,是舜的后代,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土(黄色)可以取代火(赤色),就动了称帝的心思。他听说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就把孙坚的妻子扣下,抢走了玉玺。后来听说汉献帝在曹阳战败,就召集手下商议称帝的事,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主簿阎象站出来说:“从前周朝从后稷到文王,积累了很多功德,就算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还是向商朝称臣。您虽然家族世代昌盛,但比不上当年周朝的强盛;汉朝虽然衰落了,但也不像殷纣王那样残暴啊!”袁术听了,默默不语。袁术想请隐士张范出来做官,张范没去,让弟弟张承去回绝。袁术对张承说:“我现在地盘大、人口多,想成就齐桓公那样的霸业,或者像汉高祖一样统一天下,你觉得怎么样?”张承说:“成就大业关键在德行,而不是靠势力强大。如果能用德行满足天下人的愿望,就算出身普通,也能成就霸业。但要是想僭越称帝,违背时机行事,只会被大家抛弃,谁也帮不了您!”袁术听了很不高兴。孙策听说后,写信劝袁术:“成汤讨伐夏桀,说‘有夏多罪’;周武王讨伐商纣,说‘殷有重罚’。这两位君主虽然圣明,但如果当时夏桀、商纣没有恶行,他们也没理由取而代之。现在的皇帝并没有对不起天下人,只是因为年幼,被权臣胁迫,和当年成汤、武王的情况不一样。而且董卓贪财好色、骄横跋扈,就算他废立皇帝,也没敢自己称帝,天下人都恨透了他,您要是效仿他,只会更糟糕!再说,现在的小皇帝聪明睿智,有早成的品德,天下人虽然还没感受到他的恩德,但心里都向着他。您家五代人担任汉朝的宰辅,荣耀和恩宠无人能比,应该忠心守节,报答朝廷,这样就能像周公旦、召公奭一样流芳百世,这也是天下人的期望。现在很多人迷信图谶纬书,胡乱牵强附会,只为了讨您欢心,却不考虑后果,这是自古以来都要慎重对待的事,您可得好好想想!忠言逆耳,不同意见可能会让您不高兴,但只要对您有帮助,我就不敢隐瞒!”袁术一开始觉得自己手握淮南大军,孙策肯定会支持自己,等收到信后,又愁又气,还生了病。他不仅没听孙策的劝告,孙策也和他断绝了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