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难得睡了个安生觉,第二日辰时才起来的。
短短几日,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在嘈杂的军营中熟睡的技巧,那就是睡前默念敌军不会飞,敌军不会飞,敌军不会飞。
书案上已经堆满了军器监官吏送来的记录,也不知道是从哪搞的。
唐云看都没看,一脚踹在了席地而坐闭目养神的马骉后腰上。
“咋说的啊。”
马骉睁开了眼睛,满面疲惫之色,揉了揉发沉的脑门站起身。
“还能如何说,骂了半夜的娘。”
“告不告诉朝廷?”
“暂且不用。”
马骉跳坐在了书案上,叹了口气。
军中开会就是这样,确定的事,大帅一个人说,其他人听,说过之后,提意见,提建议。
怕就怕不确定的事,只要是不确定的事,那就是吵,就是骂。
军营就这样,脱下甲胄,全是客套,穿上甲胄,妈当逗号,谁都不服谁。
别说六大营主将们,就是一个营里的主将和副将,那都能直拍桌子辈分加倍。
不是不合,而是都要为麾下军伍们考虑。
世子姬承凛说的二十万大军,有人信,有人不信。
信的人,觉得应该马上告知京中,告知南地各城,趁早准备。
不信的人,觉得这纯粹就是扯淡,山林内部诸部不是铁桶一块,不打汉人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掐架,一点风声都没收到突然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集结应该是集结了,绝对没有那么多。
如果按照二十万大军叩关来算,来告知朝廷,来进行准备,真要是打起来,发现只有五六万,南军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打仗可不是小事,什么叫打仗,在朝廷眼中,就是烧钱。
粮草、人力、军器,光是运到南关就要花多少钱。
如今新君登基,国库本来就紧张,朝廷勒紧裤腰带凑了钱,结果最后发现并没有二十万人,只有五六万,怎么办?
可想而知,朝廷再花钱,肯定是两手一摊,没钱,钱都让南军霍霍了。
那么未来两三年,至少两年内,南军的待遇将会一降再降,资源也会不断减少。
这就是大家争论的焦点,赌不起。
信有二十万大军的,以弓马营主将鞠峰为代表,两个月来,他带着人出关数次,山林中各部的地盘变换和兵力调动的确既异常又诡异,没有二十万也得十万以上,这一点是肯定的。
不信有二十万大军的,以疾营主将常斐为代表。
常斐这位儒将分析的就比较有条理,山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自为战,从未出现过一个声音,或者是有数的几个声音说了算的。
想要一个声音说了算,有数的几个声音说了算,那么势必会进行无数次内斗,将其他声音全部压下去。
这种内斗,南军不会没收到任何消息。
要说最闹心的,肯定是宫万钧,治拉肚子用水泥,两头堵。
告知朝廷吧,没那么多人打过来,都属于是诈骗了,诈骗朝廷。
没告知朝廷吧,真要是有二十来万,城中的物资根本不够用,调集粮草不是发顺丰,几天就能到,确定了敌军人数,已经打的差不多了,再调集粮草来不及。
不是宫万钧能力不行,没判断力,而是赵王府世子自己也说不明白了。
这二十万的数字是这么来的,首先是异族那些百部结盟,族人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了,其次是那些主战的部落,自称也是二十万。
那么所谓的百部结盟,到底是真是假?
无从判断,百部是有百部,山林中不止一百个部落,但是是否全结盟了,不道。
就算全结盟了,这一百个部落,是不是真的毫无隔阂将兵力全部调过来,连家都不要了,还是不道。
能知道的,反正有结盟的部落,结盟的部落都是大部落。
“义父也是举棋不定,定下今日弓马营再出城一趟,这会应该已经出去了,先看下密林中有多少辅兵,若是能打,磐营出城,荡平了密林中的伏兵再放几把火。”
马骉也是愁容满面:“先确定多少敌军集结吧。”
唐云嗯了一声,想要看多少异族集结,就得派探马过去,探马想要过去,就得先干掉密林中的那些辅兵,免得重蹈覆辙。
走出营帐,唐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这仗打的,稀碎。”
阿虎和薛豹没吭声,俩人久经战阵,也都跟过大佬,知道这种事太正常不过了。
打仗就是这样,除了奇袭、突袭外,什么守城、遭遇,包括平原作战,都这德性。
不是说将帅往营帐中一坐,运筹帷幄,微微一笑,那个谁谁谁,你率八十万人马,兵分八十万路直捣黄龙如何如何的。
战前,最重要只有两件事,一,知道敌方多少人,二,不让敌方知道自己有多少人。
说白了,就是情报,掌握更多敌人的情报,不让敌人掌握自己的情报。
再是名将名帅,连敌人多少都不知道,一样,麻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