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道出了自己的身份,曹未羊也大致解释了一番武门与文宗的区别。
这个世界的孔家,和唐云所了解的孔家,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的,至少这文宗、武门,他是头一次听说。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一段介绍,甚至留下大段篇幅,本身就代表了在所属时期的含金量,足金足赤的含金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来的,废百家之学,独尊儒学,汉武帝采纳是出于政治考量,而不是说其他学派不实用。
不说汉武帝怎么想的,就说那时候的孔家,那时候的儒生,他们心里和明镜似的。
最了解敌人的,往往是他的对手。
就和两家技术公司干架似的,无所不用其极,生死局,谁赢了谁就是行业老大。
一个说他的技术实力不行,一个说另一家的技术不如自己,最后分出高下,实力强劲的吞并了另一家实力弱小的。
可吞并之后呢,直接一把火给人家办公楼全烧了,技术员全弄死吗?
当然不是,吞并之后肯定想方设法拿人家的技术啊,真要是没技术含量,也不可能和自己打的难解难分。
当时孔家就是那个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学说,各种本事,尤其是农学、阴阳、兵法家、墨家等等,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作为唯一优胜者的孔家,将这些学派的精华、核心,全部记录了下来,并且一代一代传授下来了,学习这些本事的,传承这些本事的,就是武门。
明面上,孔家只有一个文宗,当然,外人也不知道“文宗”这个叫法,光知道一个孔家。
实则除了文宗外,还有一个武门,这个武门类似于孔家的旁支,专门传承非“儒学”的一切本事。
孔家、孔门、儒学、儒家、儒生,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武门也是如此,武门里的“孔家人”,并不是都姓孔。
曹未羊,正是出自武门。
不过他最早也不是混武门的,是正儿八经的孔家后人,文宗那边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年纪那么小就代表孔家去宫中祝贺皇帝登基。
值得一提的是,只是代表孔家,而非衍圣公,皇帝登基程序走到最后,孔家的衍圣公才会露面。
不管怎么说,曹未羊从小是被寄予厚望的,只不过厚望有点大,他也太出色了,当代衍圣公直接让他去接管武门了。
在此之前,文宗是文宗,武门是武门,大家各过各的,平常很少联系,只有面临外部压力时才会团结一致。
文宗想要派自己人接管武门,明显是想收编了,武门自然不同意,奈何他们自己知道是孔家人,外人不知道,加上子弟也少,在曹未羊二十多岁的时候,到底还是进入了武门,并在文宗的支持下,成为了武门的话事人。
“原来是酱婶儿的啊,怪不得外人不知道,也没法知道,不够丢人的。”
唐云满面嘲讽:“看不出来啊,你们孔家人各个浓眉大眼的额,感情都是贼偷啊。”
曹未羊面色复杂,事情根本不像是唐云想的那么简单。
任何世道,任何群体,都有好人坏人。
孔家祖上当年也未必是“盗”了各家本事,反正用孔家人的话来说,类似于一看门派都被灭了,门派绝学不能断了啊,所以“主动”送给了孔家人,人死,门派灭,可以,本事得传承下去,然后孔家人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主动,有脾气爆的,比如墨家,那也是一刀一剑别腰间,大手一挥就是干。
“那你之前说的遭受奸人迫害,又是什么意思,谁迫害你了?”
“文宗。”
“你原本不就是文宗的人吗,文宗给你派过去当二五仔。”
“老夫当年…”
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曹未羊满面苍凉之感。
“前朝开朝皇帝横扫八荒,麾下大将轩擎,其妻便出自孔家武门。”
“轩擎不是轩辕家祖上吗。”
“不错,轩擎用兵如神,其兵法正是他的夫人所授,此人正是出自武门,文宗知晓此事后,恐世人得知武门存在,自那时起便极力打压武门。”
唐云点了点头,听懂了。
如果让世人知道,孔家当年一边骂着百家,一边抢、学、偷百家的本事,并且还全部传承了下来,那么孔家就会成为笑话,成为伪君子。
曹未羊三言两语之间,便将文宗与武门的恩怨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武门类似于隐世家族,几乎不参与世俗的争斗。
本来,这是人家自愿的,自己研究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文宗那边一直也没管他们,都是孔家人,祖上也没定下来必须谁管谁,无非就是一个本家,一个旁系。
结果出了轩擎媳妇那事后,文宗就派人去武门那边了,严令禁止他们与任何非孔姓之人打交道,意思是你们就老老实实的避世不出。
这话说的和自我软禁似的,主要是文宗那边还是一副命令的语气,和训狗似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