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花开花落,十几个寒暑悄然流逝。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冬,也就是公元1719年初。
这些年里,发生了很多事,用两字形容,就是准备。
此时,张王村周边到处被白雪覆盖。
这天一早,村南头靠近茨河的大堤上,有十几个大半橛子在火堆旁那忙活着。
“老大,你这牛犊子从哪弄的,这也老香了。”
“是的昂,老大,你这从哪弄的啊,能吃吗?”
“对对对,能吃不?”
“.........”
坐在火堆旁,烤着牛肉的十几个半橛子,时不时向不远处一位遥望远方的青年询问着。
一位气宇轩昂的青年闻言,没有回头,而是继续遥望着远方,淡淡回了句:“这你们别管了,大胆的吃吧,把牛肉做好些。”
“得嘞,老大你瞧好吧.........”
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康熙三十九年,穿越而来的杨正。
此时的杨正,没有什么心情注意一旁的十几个半橛子,现在他的内心很复杂。
有激动,也有担忧,也有害怕。
“是时候了吗?”
杨正自问了下,脚下却不自觉的挪动起来,一步一步往前走着。
十八年啊!
人生能有几个十八年!
穿越哪里不好,怎么就穿越来了大清。
大清就大清了,怎么就不直接去到明末。
或者说三藩时期。
哪怕一百年后,那个时候也好啊!
可怎么就直接来了麻子哥这个时候。
这可是八旗武力最鼎盛的时候啊!
难道真是那天在钟山,一直听到“三百年”这个词,刚好打雷喊了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应验了?
李大本事曾说过,脑后有奇骨,天生就是帝王的命。
自己两世为人,脑后都有奇骨,天命所在。
也许真是自己有这命吧!
他老朱都能开局一个碗,成了帝王。
自己这,怎么说也是长辈健在,兄弟姐妹一大堆,不比他差。
人多,有好有坏。
顾虑太多,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句话永远都是真理。
也许老天爷真是要让自己来到这里,专门给了副好身体,虽说没有达到超人的级别,那也是百万中无一。
记忆超强,熟读几遍书本,就能记下,后世看过的很多好东西,稍微花点时间都能回忆起来。
身体素质,练了十八年,还是没有摸着上限。
一岁的时候就能说话,特别是说出了要读书,吓坏了家里人。
但老太爷不知什么原因竟然答应了,还从床底拿出了本《周易》。
这还是祖辈留下来,家里唯一的一本书。
学了一个月,识千字,又一次吓坏了家里人。
可惜老天总是捉弄人,不到两岁时,老太爷去世。
可从那天,家里人取了杨正这个名字,和前世小名一样。
从此,有求家里必应。
所以,三岁熟读《周易》后,五岁就开始准备反清计划,平常还时不时和家人讨论种地的事,一点点提高亩产。
八岁的时候,骗家里跟一位老道士学了不少知识,精通算术。
忽悠好家里人后,靠着算术在集镇和县城找到了些算账的活。
这样做也是没办法,有些赚钱的好东西现在拿出来,真守不住。
靠着算术,也积累了些钱粮,至少家人不会饿死。
最主要通过这途径,结交了些生意人。
隔壁州县就是曹操老家亳州,闻名天下的药都。
这自然太和县也少不了药商。
刚好,在后世有一种药看着不起眼,但在此时可是宝贝。
西瓜霜,人称喉科圣药。
其制作方法太简单,就是芒硝放入西瓜里面,析出的白霜就是。
作为时刻准备着穿越之人,没事看看某音的视频可太常见。
芒硝这不是什么稀罕物,满大街都有卖,是一种中药材。
哪怕自制也容易,用硝土加木灰过滤,然后蒸发结晶,再加萝卜鸡蛋清,就能进一步制成。
搞出这个药后,自然就可以赚大钱了。
虽说康熙末年贪官污吏横行,可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还能找到好人的。
靠着之前算账,在十二岁时,机缘巧合下结交到了一位名声还不错的药商。
于是,杨正多次试探,最终决定与其合作。
为何选择这个时候,那也是因为此时杨正的身体素质,非常不得了。
身高接近一米七(清五尺),双手百斤力,三五个大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有了自保能力,自然不怕有人挑事。
而且,杨正也不要太高的利,对方也没那么斤斤计较。
话说,西瓜霜,都是喉科圣药了,肯定挣钱,按理应该自己干才对了,怎么还让出给别人。
可这也要看自身实力如何。
这么赚钱的好东西,驻防各地的八旗,怎么可能不盯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