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温柔乡,英雄冢。
色,是男人的刮骨刀。
大丈夫生于世,当立三尺剑,杀他个痛痛快快!
怎能被她人影响拔刀的速度。
所以,这在县城里忙活完事,修整了差不多后,杨正则立马安排杨东生带着两个排,护着张家和一些物资先行离开。
腊月二十六,午后,杨正带着剩余队伍有序离开县城。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自己好,都看的出来。
当你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有一天能有人来解救你,但苦苦等待多年都没来,就在要失望透底,准备放弃的时候,来了。
想一想,这会对人的冲击有多大。
此时,杨正对全城的百姓来说,那就是救世主。
别看就这在县城短短待了一天时间,还是得到了不少民心。
县城街道两边的乡亲们看着他的离开,不由自主流下了泪水。
“杨将军啊,咱们护民军能不能不要离开啊!”
“杨将军,您不要离开俺们。”
“杨将军,俺们需要您。”
“杨将军您别走,俺们不能没有您......”
一时间,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哭喊了起来,纷纷伸出手拉着杨正还有护民军战士们的衣袖。
在后世,杨正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少,有时会不由自主的流泪,一直都不明白是为何。
但此时,他明白了,他懂了!
他知道了自己这一世身上的重担会有多重!
“全体都有,停下,敬礼!
“唰唰唰......”
瞬间,数百护民军战士们右手握拳放在左胸前,炯炯有神看向周围老百姓。
“这这......”
看着这突然的一幕,老百姓们都惊了,从古至今,第一次见到有当兵的给老百姓行礼。
最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会是如此整齐划一。
就连昨日县城里刚加入护民军的汉子们,都是如此的昂扬自信。
此时,杨正亲切地看着周围老百姓大喊道:“乡亲们,好好过日子,俺杨正和护民军还会回来的。”
说完,他笑着向老百姓再次敬礼。
随后,在老百姓依依不舍的目光之中,决然地带着队伍离开。
可这对老百姓们感觉就不一样啊,一次次被这亲民的行为震撼,内心不动容是假的。
有老百姓反应快的,连忙跑回家,拿出点“礼”递给杨正和护民军战士们。
这有人带头做,有点良心的都不可能干看着,自然也是有样学样。
一下子,整个县城的老百姓都行动了起来。
大包小包的“礼”,数不胜数。
看到老百姓拿来的这些“礼”,杨正是哭笑不得。
这些“礼”,都是些什么饼、馒头、饺子、包子、干菜、香椿,以及什么小荷包、脸巾等等。
别看不值钱,可礼轻情意重,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是老百姓生活中难以用到的好东西。
可现在却拿出来送给了杨正,送给了护民军,这说明什么!
别人懂不懂杨正不知道,反正他是懂。
老百姓如此不容易地拿出这些“礼”,他不能博了人家面子,也不能让人家亏本,不然就是犯了定下的规矩。
所以,再一次上演了军民鱼水情。
而这,一番忙碌下来,等出了城都超时了不少时间。
对此,杨正只能让队伍提速,跑步前进,快速行军。
一行人往南走,和东边的颍州城保持差不多五十里的距离。
路过一村,那就解救一村的老百姓,灭了那些恶霸乡绅。
见到镇子,就进入整编休整。
不知道的人,看着还以为是出来演练的队伍。
-----------------
战场之上,分秒必争。
有时慢一步,就可能步步慢下去。
时间差所产生的威力,有时会让人感到害怕。
就好比这边杨正带着队伍,一边练兵,一边横穿着颍州周边县镇时,颍州城内还是风平浪静。
而在这没人阻挡的时候,杨正的护民军队伍也日渐壮大起来,顺手还灭了沈丘巡检司。
等在沈丘镇一番修整后,往颍州西湖赶去时,颍州衙门才开始有了反应。
腊月二十七,晌午,太阳高高挂在空中,光芒四射,照得人们暖洋洋的。
如此好的天气下,正常来说,会有不少人出来游玩。
可此时的颍州城门,反而是紧紧闭上的。
城内街道,时不时有衙役、官兵巡查。
特别是颍州州衙门大门口,几十位衙役瞪着老大的眼睛扫视周围。
而衙门内部,却是传来一阵阵怒骂声。
不用想,这自然是颍州一把手知道杨正杀官反清的事,和太和县刘知县一样,心情都没好不到哪里去。
噼里啪啦,什么好话坏话,只要能想到的,都骂了出来。
过了没多久,骂声渐渐小了下来,接着就是一声声告罪。
反正不是求饶,就是坐等安排。
可能是骂累了,颍州知州王承勋看都不想多看这些属下几眼,挥了挥手让这些州佐贰官下去干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