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虚无,是比任何黑暗更令人心悸的存在。
这里没有光,没有暗,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流逝的确切感知。只有一种无处不在的、冰冷的“存在感”——如同悬浮在密度无限大的、透明却又坚不可摧的凝胶之中。每一个意识光团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却无法感知到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外部世界。
这里,就是系统定义的“缓冲扇区”。林凡更愿意称之为——琥珀囚笼。
他们这些人类文明最后的意识聚合体,就如同远古的昆虫,被瞬间凝固封存在了这团巨大、冰冷、透明的“规则树脂”之中,与曾经生机勃勃的宇宙彻底隔绝。
“状态报告。”山岳指挥官的意识波动在寂静中荡开涟漪,稳定,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维持意识凝聚本身,就在持续消耗着某种未知的“能量”或“存在力”。
“意识链接网络初步稳定。能够产生意识链接的幸存者数量…七十三。”陈雪的意识回应,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巨大的损失与悲恸。能够在那场终极湮灭中,将意识提升到足以被“申诉”信息流裹挟并承受住规则扫描的,仅有这七十三人。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战士、艺术家…是人类文明各个领域最顶尖的意志,此刻却都成了琥珀中的标本。
“感知范围受限,无法突破当前‘扇区’边界。边界规则结构…极度稳定,无法解析,无法互动。”另一位负责勘探的意识体报告,带着挫败感。
“尝试与系统进行低强度信息交互…无响应。我们似乎被完全‘静默’隔离了。”负责通讯尝试的意识体补充道。
结论令人沮丧。他们被囚禁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格子”里,无法感知外界,也无法与那冰冷的系统进行任何有效沟通。所谓的“观察”,更像是一种…被搁置。
徐婉的光辉之力微微流转,散发出温和的波动,抚慰着众人意识中弥漫的不安与绝望。她的力量在这里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侧重于维系与稳定,如同胶水,帮助这些脆弱的意识光团抵抗着这片虚无本身的“同化”压力。她靠近林凡的核心意识。
“怎么样?”她的意识波动带着关切。
林凡的“星云”一直在低速运转,伊莎碎片的光芒稳定却不再耀眼。他正在做最基础的“感知”。
“这里不是完全的空无。”林凡回应,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最细微的规则层面,“有极其微弱的…背景规则流。像…深海下的暗流,无法直接触摸,但能感觉到它的‘流向’和‘压力’。”
他尝试将一丝微不可察的意识“触角”,极其小心地探向那无形的边界。
瞬间,一股庞大、冰冷、复杂到无法想象的规则信息流的“压力”感扑面而来!那并非攻击,而是如同将一滴水靠近浩瀚奔腾的大江,瞬间就能感受到那磅礴水体的恐怖力量与速度!
林凡猛地收回“触角”,意识核心一阵剧烈震荡,仿佛差点被那无形的洪流卷走、同化!
“无法直接接触!”林凡心有余悸,“其复杂度和强度…远超想象。我们就像被放在一条奔腾大河旁的玻璃瓶里,能感受到河水的力量,却根本无法触碰,更别说理解一滴水。”
这就是他们面临的现实。他们被困在一个看似平静的隔离区,而隔离区之外,就是那冰冷、高效、毁灭了他们世界的宇宙筛系统本体规则流。他们太渺小,太脆弱了。
“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林凡的意识变得锐利起来,“不能直接感知外部,那就…向内求。”
“向内?”徐婉疑问。
“系统在‘观察’我们。它的扫描波会定期出现。”林凡分析道,“每一次扫描,虽然痛苦,但它也在向我们‘展示’它的一部分规则结构——为了分析我们,它必须动用某些‘工具’和‘协议’。扫描本身,就是信息!”
陈雪的意识立刻捕捉到了关键:“逆向工程!通过分析它用来扫描我们的‘工具’,来反推它的部分规则构成!”
“不仅如此,”林凡的“星云”加速运转,“我们自身的存在状态——这种‘信息意识体’形态,本身就是系统规则下的产物。研究我们自己,研究我们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研究维持我们存在的‘底层规则’…这本身,就是在研究这个‘琥珀’的材质!”
这个方向,点燃了幸存者们的希望。
无法向外突破,那就向内挖掘!
以自身为实验对象,以系统的扫描为窥探外界的窗口!
一项前所未有的、以自身存在为研究材料的庞大项目,在这片虚无的囚笼中悄然启动。
陈雪带领着科研意识的团队,开始疯狂记录、分析每一次系统扫描的规则特征,试图从中剥离出关于系统“分析工具”的信息。
林凡和徐婉则专注于内视。林凡依靠“星云”和伊莎碎片,徐婉依靠其独特的光辉之力,开始细致入微地剖析自身意识体的构成,感知那维持他们存在的、来自系统的、极其微弱却至关重要的“规则锚定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