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一九四九年二月中旬,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大规模正规化作战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军范围内的统一整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原来各野战军的“纵队”一级编制,改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军”级编制。
在这轮整编中,赵刚因其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和过往的卓越贡献,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某军的政治委员。军政委!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高级指挥员职位了,在军队序列中,军一级之上便是兵团级,这意味着赵刚正式迈入了军队高级领导层的行列。
邵明珠得知这个消息后,由衷地为自己这位老首长感到高兴和自豪。他比谁都清楚,赵刚这个政委,是真正靠着真才实学、靠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靠着在战火中与战士们同生共死换来的。
几天后,邵明珠的假期结束,正式回到赵刚身边工作。他刚把赵刚办公室的卫生打扫完,沏上一杯热茶,赵刚便把他叫到了跟前。
赵刚坐在办公桌后,虽然升任要职,但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带着一丝惯有的沉稳和思索。他示意邵明珠坐下,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郑重的意味:
“小邵啊,跟你商量个事。现在全军整编,各级岗位都需要大量有经验、有文化的干部。你跟我这么多年,经历过大小战斗几十次,政治觉悟高,做事也稳重细心,更难得的还是大学生,有文化底子。”
他推了推眼镜,看着邵明珠,眼神里充满了赏识和为他打算的真诚:“老在我身边当个警卫员,实在是有些屈才了。我跟下面的师里打了招呼,有一个团参谋的位置空着,我想推荐你过去。到了那里,你就是正儿八经的军官了,能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为革命做更大的贡献。你觉得怎么样?”
邵明珠一听,想都没想,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猛地站起身,语气急切又坚定:“政委!我不去!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您身边,当您的警卫员!”
赵刚愣了一下,他预想过邵明珠可能会犹豫或者客气,却没料到他拒绝得如此干脆彻底。他微微皱起眉头,故意板起脸,拿出首长的威严:“邵明珠!这是组织上的考虑!下部队当团参谋,是提拔,是重用!是多少警卫员求之不得的好机会!你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耍什么小孩子脾气!”
若是平时,赵刚一板脸,邵明珠多少会有点发怵。但此刻,他却梗着脖子,毫不退缩,眼神里甚至带着点委屈和执拗:“政委!我不是小孩子脾气!我就是不想去!我从四一年反扫荡结束后就跟在您身边,到现在整整八年了!这八年,我看着您怎么带兵,怎么打仗,怎么爱护我们这些战士……我…我舍不得您!”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都有些哽咽了:“您要是非让我去当那个团参谋,那…那还不如让我去炊事班喂猪呢!至少喂猪还在军部大院,我还能天天看见您!”
“胡说八道!”赵刚被他这混不吝的比喻气得哭笑不得,用手指着他,“邵明珠啊邵明珠!你小子……让我说你什么好!人家的警卫员,哪个不是盼着下部队带兵,当军官,光宗耀祖?就你特殊,死乞白赖非要留在我身边当个警卫员?你有点出息没有!”
邵明珠挺直了腰板,目光炯炯地看着赵刚,那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动摇:“政委!我不是没出息!跟着您,保护您,就是我最大的出息!咱们独立团从晋西北打出来,一路打到华北,打到华中,多少老兄弟都牺牲了……孙连胜、魏和尚、沈泉、王喜奎……还有那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战友……”
提到独立团牺牲的战友,邵明珠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沉重的痛楚,也触动了赵刚内心最深处那根弦。赵刚脸上的严肃瞬间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唏嘘和感伤,他默默摘下了眼镜,用手指按了按眉心。
邵明珠深吸一口气,继续说着,声音不大,却字字砸在赵刚心上:“政委,咱们独立团出来的老底子,如今还能剩下多少?现在能在您身边的,还有几个?我邵明珠没什么大本事,但我就想留在您身边!哪怕当一辈子警卫员,我也心甘情愿,我也高兴!只要能在您需要的时候,给您端杯热茶,跑个腿,挡个子弹,我就觉得值!您就别赶我走了,行吗?”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赵刚久久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眼前这个跟自己出生入死八年、眼神倔强得像头小牛犊一样的年轻部下,心中百感交集。是啊,独立团的老底子,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个倒在冲锋的路上,倒在转移途中,倒在黎明之前……如今还能像邵明珠这样,依旧鲜活地站在自己面前、念叨着“老兄弟”的人,真的太少了。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有对逝去战友的怀念,有对残酷战争的唏嘘,更有对眼前这份厚重情谊的珍视和感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