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点打击‘要害节点’!” 邵明珠指向代表敌军后勤和指挥的符号,“优先攻击敌人的指挥所、通讯枢纽、炮兵阵地、弹药堆积所和后勤车队!打掉这些,美军的战斗力至少下降一半!这比歼灭他几个步兵班排更重要!”
“第四,推广‘土工作业’和‘爆破战术’!” 他强调,“面对美军火力,坚固的工事是保命的本钱。要推广‘猫耳洞’、野战工事,冲锋也要利用弹坑、沟壑跃进。同时,要大量使用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特别是对付坦克和坚固工事!”
“第五,发挥我军‘机动灵活’的优势!” 邵明珠最后总结,“不打呆仗,不打消耗战。要像牛皮糖一样粘住敌人,像麻雀一样骚扰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不断的小规模接触和袭击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邵明珠的讲解条理清晰,针对性强,完全是根据美军弱点和我军长处量身定做。在场的将领们听得频频点头,眼神越来越亮。
“好!说得好!小、快、灵、近、夜! 这五个字,总结得到位!” 赵刚首先表示赞同,“邵明珠同志的战术调整,完全符合他去年报告里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军事思想!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梁光涛一拍桌子,斩钉截铁地下令:“就这么干!参谋部立刻将邵副参谋长的这‘八字诀’战术原则,细化成具体的作战指令和训练要求,下发到各师、团、营、连!要一级一级传达,一级一级训练,确保每个战士都明白该怎么打!谁要是再抱着老黄历不放,老子毙了他!”
“是!” 全体指挥员轰然应答,声音中重新充满了决心和力量。
这次血的教训,让X军彻底完成了对美作战的思想转弯和战术转型。邵明珠的威信在军中空前提高,他提出的针对性战术,很快将成为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对抗强大敌人的经典战法。虽然前路依然充满荆棘,但这支英雄的部队,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云山地区,龙山洞以南的崎岖山地。时间已是11月6日深夜。过去几十个小时里,整个战区仿佛一口沸腾的血肉熔炉。X军彻底放弃了以往大开大阖的正面强攻,将邵明珠提出的 “小、快、灵、近、夜” 五字诀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报告军长!一师三团派出多个加强排,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已渗透至美军‘红鹰团’阵地侧后,成功炸毁其团属炮兵连弹药堆积点一处!”
“报告!二师夜袭分队用手榴弹和爆破筒,端掉了敌人一个前哨连指挥部!”
“我军师属炮兵营进行了三分钟急促射,打掉敌人一个迫击炮阵地后立刻转移,敌方报复炮火落空!”
军前指里,捷报频传,但所有人的脸色都无比凝重。这些战果是用鲜血换来的。美军的反应极其凶悍,一旦发现渗透小队,立刻呼叫照明弹,然后用密集如雨的点五零机枪和迫击炮火力覆盖区域。许多英勇的战士在接近目标途中就壮烈牺牲。
邵明珠守在电台和电话旁,不断根据前线反馈微调战术:“告诉渗透分队,不要贪多,打了就走!一击无论是否得手,立即利用地形撤离,绝不纠缠!”
“命令各部队,白天坚决隐蔽,美军飞机太猖獗!把所有能动的时间都用在挖工事上!猫耳洞再挖深一尺!”
天色刚亮,美军的报复就来了。成群结队的P-51野马战斗机和F-80流星喷气式战斗机带着刺耳的呼啸声俯冲扫射、投掷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将志愿军坚守的山头炸成一片火海。随后,美军155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榴弹炮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毁灭性炮击。整个山头被削低了几寸,泥土被翻过来,烧成焦黑色。
“军长!三团二营阵地……电话线全断了!观察所报告,阵地……阵地都快被炸平了!” 通讯参谋声音颤抖。
梁光涛眼睛血红:“告诉三团,就是剩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钉在阵地上!吸引住敌人火力,为侧翼穿插部队创造机会!”
邵明珠补充命令:“让坚守部队注意防炮,人员分散,工事加固!告诉战士们,咬紧牙关,敌人的步兵快上来了!”
果然,炮火延伸后,美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向志愿军阵地发动营级规模的进攻。然而,当他们接近阵地时,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密集的枪声,而是从无数个看似不起眼的散兵坑、岩石缝隙中射出的冷枪,以及精准投掷到坦克履带下和步兵群中的手榴弹、爆破筒!
战斗异常惨烈。一处高地上,一个志愿军班长在战友全部牺牲后,抱着爆破筒滚入美军坦克底下,与敌同归于尽。另一个阵地上,子弹打光的战士们跃出战壕,与冲上来的美军展开白刃格斗!
夜幕再次降临,轮到志愿军发威了!
“全军听令!总攻开始!” 梁光涛一声令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